□ 金 澜
“世界上最帅生命的逆行,帅在精神品格,虽然我们不能像消防员一样火场救人,但当他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周一,在温州滨海学校社政课教师杨林巧的课堂上,学生们都会上交他们一周的新闻记录本。翻开记录本,大部分内容是学生记录的各类时政新闻,以及他们对新闻的理解和感悟。
为何利用这样的载体,杨林巧说是源自对学生的观察。现在的“00后”思想很活跃开放,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课余时间,常常能看到学生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讨论热点新闻,有时还会因为观点不一致而争得面红耳赤。“我就想能不能借助孩子们喜爱的时事分享活动,锻炼学生的思辨力、表达力和信息搜集、梳理能力,以此树立正确的法治意识和道德观。”
经过筹备,一场别开生面的新闻播报会拉开帷幕。学生们争相上台发言,情绪高涨,这让杨林巧惊喜不已。自此,她就把“新闻播报”纳入了道德与法治课的正式环节,每节课课前花5分钟时间,2分钟用来播报新闻简讯,2分钟给学生分享交流评论,最后1分钟由教师做补充和引导。学期末,全体学生还会投票选出十佳评论和两位新闻达人,并予以表彰。
很快,就有学生反映,想分享的新闻太多,想发表的观点也太多,5分钟不够用。于是,杨林巧就顺势向全体学生布置了一项特别的作业——记录新闻。每个学生每天收集一则新闻,撰写摘要并标明事件主题、时间,分门别类归纳整理。同时,每周还要选择其中一则,结合课本知识写评论。在一次次对“窗外事”的思考、评论与分享中,学生养成了理性思考能力,丰富了家国情怀,提升了人文素养。
为进一步提高新闻记录本的利用率和传播率,杨林巧还在教室里布置了新闻广角,分为国际、国内等板块,学生收集的精品要闻都能第一时间在那里读到。如今,新闻广角又添了新闻评论星栏目,学生们的精彩评论也会每周更新共享。
随着学习深入,现在不少学生已养成关注新闻、辩证思考、乐于表达的好习惯,具备了一定的时政素养,他们开始跃跃欲试,期待着“实战演练”——对当下的民生与社会问题提出意见与建议。杨林巧又趁热打铁,指导学生撰写建议书,并发送到市长邮箱。
社政学科的学习从来不是空中楼阁,需要脚踏实地和日积月累。杨林巧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梳理好有价值的时事要闻,以学科记录本为抓手,融合新闻记录本,集错题集和知识构图于一体,聚焦核心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