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笃行致远 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稳步推进

网友投稿  2022-04-20 00:00:00  互联网

2019年12月非洲驻华使节团来校访问 2020年南非留学生项目结业 2021年10月,由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德国莱茵三方合作共建的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揭牌。 2022年4月,中泰职业教育联盟在线发布职业汉语课程标准。 2017级乌兹别克斯坦学历留学生进行移动通信技术实训 2019级南非进修生在建筑实体仿真模型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训 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首批来校交换生学习中国剪纸技艺

    在新的时代,职业教育如何积极作为,更好地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摆在职业院校面前的重要课题。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国家优质高职院校和“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近年来,立足重庆,胸怀全域,在推动职业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投身国家战略,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加强国际教育合作,构建新理念、新平台、新标准、新评价,开辟了一条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高素质技能型国际化人才培养之路。

    “搭平台”——

    打通壁垒,理念创新多极发力

    多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宽领域的交流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职业教育和产业“携手出海”的重点,中资企业急需大量认同中方管理文化规范、技术基础厚实、操作技能高超的人才。这种供需落差要求中国职业教育配套“走出去”,实现海外本土化一线人才培养和企业需求的精准对接。

    为破解现实问题,致力长远发展,2012年以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引进来”和“走出去”为对外办学思路,全面加强推进国际开放与合作办学。一路走来,坚守初心,锚定目标,凝聚智慧,融会贯通,逐渐形成“标准引领、文明互鉴:基于CEC平台构筑的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实践”成果。

    “CEC”开启了学院国际合作崭新的一页。学院联合国内院校(College)、国内外企业(Enterprise)及外方院校(College)等多主体,通过共建产业学院、鲁班工坊、创新中心和职教联盟等形式,共同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C-E-C”平台。

    “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学院教务处处长杨娟详细解读了“CEC”多要素和多功能的内涵,展现了国际合作的发展理念与务实行动。学院遵循国际化人才培养规律,优化人才培养标准(Criterion)、评价体系(Evaluation)和课程教学(Curriculum)等要素组合,通过开发专业课程国际标准、在线评价系统、数字化课程资源等形式,形成了国际化人才培养“C-E-C”要素结构。学院以高质量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价值取向,集成合作(Cooperation)、教育(Education)和创新(Creation)等一体化功能,通过承担国家中非应用型人才培养项目、重庆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丝路项目、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项目,充分实现“C-E-C”平台育人功能。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易俊表示,“CEC”日益彰显出政府部门与政府部门、民间与民间、政府部门与民间、教育与教育、产业与产业及教育与产业“多极发力”的合作机制和“多维融合”的合作效应。

    学院抓住核心要素,从国际教育合作“去哪里、干什么”破题,于2015年开始,建设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中泰职业教育联盟、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鲁班工坊、中俄智能制造国际学院、中德莱茵产业创新中心、德国5G国际学院、英国BTEC授权中心、德国莱茵TüV考试与培训授权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

    “定标准”——

    需求导向,汇聚优势精准定位

    随着经济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全球化,在乌兹别克斯坦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通信设备占比逐年攀升。尚处于第二代和第三代水平的这些国家,需要大量本土化和国际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专家。

    需求就是导向标。2015年,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及海外高校,在学校成立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共同培养通信技术类国际人才,该学院入选了国家“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和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

    很多留学生带着“学会中国的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回国后成为国家移动通信技术升级换代的主力军”的使命而来。截至目前,已有3届共400余名学生在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学习。其中,有50余名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老挝、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国的留学生。

    中国是坦桑尼亚的重要投资来源国和工程承包方。在处于行业领先的建筑领域,中国企业承包了坦桑尼亚大量工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大学合作建立鲁班工坊,通过“国内+国外”“线上+线下”“理论+实践”等多种形式,培养来自企业、政府部门和高校的中高级管理人才300余名。

    基于中西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国际合作办学在课程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实施、考核评价、科研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中非应用型人才联合培养子项目课程建设工作组秘书处,学校围绕懂工程技术、懂汉语、懂当地语言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组织院内外课程专家及中外合作企业行业组织的知名专家,开展人才需求调研,运用德尔菲咨询法,进行岗位能力分析,科学定位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人才培养标准。

    在实践中获取真知。学院通过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提炼,运用智慧之笔,为国际教育合作提供了一份份匠心独运的方案标准:组织研制了建筑类、机械类专业标准3个和课程标准11个;与国内外企业联合开发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等行业“走出去”企业人才培养标准,研制中亚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坦桑尼亚土木工程等9个人才培养方案;与重庆市教育评估院共同制定中泰职教联盟在线课程标准指南,组织建设核心课程标准80余个、“中文+职业技能”专业职业汉语标准17个;与企业共同开发中泰国际技能大赛标准。

    “育范式”——

    以生为本,整合资源共建共享

    “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围绕中泰高铁建设等重大项目,加强交流与沟通,积极开展资源共建共享,推进教师交流学习,推动学生交换互访和留学生培养,为中泰双方企业提供高素质、国际化人才。”2018年5月,在重庆市教育部门和泰国职业教育委员会的指导下,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联合中泰两国院校和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中泰职教联盟。联盟的成立拓展了中泰职业教育合作的深度及广度,提升了国际职教合作的质量和效益,为推进国际职教合作书写了工程范式;同时,正契合了泰国大力推进4.0经济发展战略,促进泰国职业院校发展,创造繁荣经济和社会福祉。

    按照协议,中泰职教联盟携手,在加强自身建设、促进中泰文化交流的同时,定期开展中泰双方青年学生互访交换,全面实施留学生培养工程,推动合作院校设立奖学金和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国内职业院校赴泰开展专场推荐会,全面实施师资队伍提升工程、合作办学推进计划,联合中泰双方优质和跨国企业,创新“CEC”国际合作办学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已借助云平台,将多年办学积累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分享,并且通过云平台让更多学校共享学院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为让学生学得好、用得上,在创新实践中,校企联盟建构“中文+职业技能”模块化课程资源,以生为本,探索分类分层分段个性化定制教学。

    依托中泰职教联盟等平台,组织行业企业专家和职教专家,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建构学习领域,开发模块化课程,建设“基础平台+方向模块”课程体系。组织100余个联盟成员单位开发多语种在线课程资源85个,其中2门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建成国家教学资源库2个、国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1个。

    个性化定制尽显其能、各得其所。按专业集群分类、语言水平分层、学习进程分段,制定个性化教学实施方案:通信技术类实施“两年境内+一年境外”专科培养,土木工程类实施“一年境外+两年境内+一年境外”本科培养,智能制造类实施三年境内“双文凭”培养。同时,建设“中外教师+企业培训师”“双师型”国际混编师资团队,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两个;依托重庆市智慧校园创新示范项目,推进课堂教学革命,探索“类上班制”实践教学改革。

    截至目前,中泰职教联盟组织互访师生人数达1000余人次。促成了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院校与泰国院校签署海外远程教学基地合作协议,创建了中泰高铁汉语人才培训营、中泰职业技能汉语人才培训营等学习营,推动了中泰双方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联盟迄今已有100余所中泰院校和企业成员单位,共同开发中泰职教联盟在线课程共享标准、教学标准、评价标准、学分互认标准,完成100门在线课程标准、题库资源、视频资源等建设任务。

    “扬文化”——

    党建引领,中国文化赋能国际化办学

    职业教育首先要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性问题。推动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党建引领,高校对此承担重要责任。

    对此,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抓住“牛鼻子”,扭住关键点,切实加强党对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领导,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学院建立了中外合作办学党委研究决策制度,在国际学院建立党支部,国际学院院长担任党支部书记,完善国际学院与二级学院协同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机制,将主旋律贯穿国际人才培养全过程,确保国际化人才培养正确的政治方向、国家立场和民族自信。

    学院将中国特色文化和时事教育同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行合理整合,构建科学全面、体现时代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了文化育人新生态、课程文化新体系和网络文化新空间,促进学生国际理解能力提升。

    在文化创新方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鉴海外合作院校先进文化理念,创新“开拓 务实 奋斗 奉献”的学校“乌金”文化,形成跨界、开放、融合、共生的文化育人新生态。

    在课程文化创新方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文化,引入行业企业工匠文化,熔铸、嵌入课程与课堂,创建了“中文+职业技能”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在网络文化创新方面,适应国际化人才未来可持续发展需求,采用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形式,打造适应未来国际化人才数字化生存的青年文化创意空间。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简直超出了我的想象!”“我会唱中国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啦!”“中国的茶艺又美又雅,好有内涵!”2019年,学院作为中国南非教育项目实施院校,接收了来自南非土木工程领域的21名大三学生。依据南非建筑培训署CETA的要求,学院精心设置了汉语、中国文化、建筑施工、建筑BIM、建筑机械、建筑安全、测量工程、跨境电商等课程。培训期间,来到中国的非洲学生对每堂课都非常感兴趣。不仅是专业课,还有茶艺、剪纸、书法、陶艺等中国文化课程也深受留学生欢迎,他们纷纷感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他们希望把在中国学习深造所获得的经验与技术带回去,服务家乡发展。还有一部分留学生学成后留在中国继续深造,磨炼技艺,提升自我。

    “见实效”——

    增值评价,全面发力提质促优

    为实现国际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建构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及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成了评价信息管理分析平台。

    该平台借助学校教学云平台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开发了集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反馈多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应用模式,实施基于大数据的即时、动态、泛在、精准人才培养评价,并指导20余所学校开展国际化人才培养评价。

    学院入围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Colleges and Polytechnics,简称“WFCP”)卓越奖、“未来非洲-中非职教合作计划”项目、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斩获全国首批“中国-东盟双百职校强强合作旗舰计划”特色合作项目、“人文交流经世项目”首批“经世国际学院”、重庆市外国留学生奖学金丝路项目和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项目等。据重庆市教育部门公示,学院“高职国际合作‘CEC’人才培养模式建构实践”的研究成果获得2021年重庆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踏平坎坷才能成大道。目前,学院已与英国、澳大利亚、坦桑尼亚、乌兹别克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70余所院校、企业、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国际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开展了10年的中外合作办学,引入外籍教师近40人,派出近100名教师赴海外开展3个月以上研修和工作,完成40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引进了一大批优质教学资源,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国际化和本土化人才。

    人才培养硕果累累。培养了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等17个国家的电子与信息、土木建筑、装备制造3个专业大类的万余名师生,参与联合培养企业包括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坦桑尼亚联合建设国际有限公司等70余家企业。学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银奖3项,技能大赛市级一等奖和国家一、二等奖共计72项,2021年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奖数量位居全国之首。

    谈及未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进表示:“到2025年,把学校建设成全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样板学校,为重庆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示范作用作出积极贡献,为世界各国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

    集结号已吹响。为实现目标任务,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中泰职教联盟建设,持续开展课程标准建设,培养全日制项目;开展智能制造国际学院建设;与ABB机器人公司、西门子等合作企业共同打造智能装备模拟实训中心;合作构建中俄院士工作站;打造世界技能大赛和“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未来技能国际训练”基地;持续推进与德国莱茵TüV合作,编制国际标准指南,并对机电一体化国际专业标准、移动通信国际专业标准、人工智能国际专业标准、建筑工程技术国际专业标准进行认证……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带着教育的使命和责任,立足脚下,放眼世界,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点亮世界梦的道路上,稳步前行,勠力奋进。

    (张洪冲 杨娟 潇雨/文  冯焰勇/摄)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2-04-22/xw_652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