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让传统更流行”,教育当如何担待

网友投稿  2017-03-10 08:08:08  互联网


从近两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再到最近收视人数高达五亿的《中国诗词大会》,传统文化正通过传媒“强势回归”。

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要求各个学段,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意见》中这样的要求,给予了教育工作者极大的思考和行动空间,那么——

“让传统更流行”,教育当如何担待

□ 黄莉萍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开幕当天,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传统文化教育”这一热点话题的答记者问,又一次掀起媒体和大众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审视和期待。

@教师:理解认识够深刻?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大学原校长、党委书记黄德宽曾组织大学生团队对全国16个省40个县的部分中小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调研结果并不乐观:中小学校对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形式化、浅表化、碎片化的问题;应试教育冲击和影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队伍群体的传统文化素养普遍较差,知识积累难以适应承担传统文化教育的要求,边远、农村地区的学校问题尤为突出……

“提到传统文化教育,不得不提一些见识短浅的‘高效’老师。”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李艳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不少教师为了应对考试,让思考能力训练、素质修养都靠边站,而只剩下急功近利的死记硬背。“更可怕的是,这不仅会让学生对传统文化失去兴趣,也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传统文化教育近些年再获重视,是好事,但却在教学实践中‘跑偏’。”我省一位教师告诉记者,在不少课堂中,诗词教育往往抛却绝妙的词句和美好的意境,专注于反复咀嚼诗词的中心思想,专注于由此衍生的各种试题。

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就曾表示,现在的年轻人不能领会古代诗歌的精髓,导致诗歌的传承十分困难。“其实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蕴藏,着实可惜。”

要让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浸润学生心灵。嵊州市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语文特级教师茹茉莉认为,传统文化的传承,首要目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特有价值的继承,“教师需思考如何更好地通过文化传承来培养和促进人的发展”。

传统文化教育,切忌切除式的传承。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副主任滕春友介绍,不少教师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过于狭窄,如简单地将“穿汉服”与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画上等号;还有些教师过度拘泥于古音和古字的读法和写法,如此只会让小学甚至幼儿阶段的学生对传统文化“望而生畏”。“随着部编教材小学语文课本中对古字读、写的‘现代回归’,老师们应用更多的精力去创设更为丰富的学习情境,让兴趣去吸引兴趣,如此学生才能以自觉和积极的姿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茁壮成长。”

@课程:创造性无痕融入?

传统文化的传承,学校的教育手段太匮乏?

“实际上,随着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我省不少学校做了很多可贵的尝试,也创造性地探索出了一系列好的方法。”滕春友介绍。

多角色吟诵古诗词、全班在民乐伴奏下齐唱经典、演绎《晏子使楚》等古文课本剧和《回乡偶书》等诗歌情景剧、讲一讲苏东坡等脍炙人口的经典故事……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王学娟和她的学生们这样理解传统文化的传承。

参观天一阁了解砖雕文化、听老艺人传授砖雕知识、课堂学习砖雕技艺……总被学生抱怨“抢”不到的宁波市孙文英小学的少儿创意砖雕课程,最近被当地教育局评选为首批“义务教育拓展性精品课程”一等奖。

《温州历史文化名人》《散讲温州话》《舌尖上的温州》《民俗手工》……温州市第十九中学每周供学生选修的小微课程中,有着不少正在消逝的温州传统文化。

古文字的呈现、图解汉字、汉字故事、儿歌朗诵、资料链接、现场还原、闯关游戏……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开发的“文化汉字”课程不仅有大、小课,更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得到“趣”的实践活动。

而嵊州市城南小学开展的“越韵古诗”项目,将小学生必背经典古诗与江南越剧相融合,让学生以越剧的曲调来吟唱古诗。“‘越韵古诗’的吟唱,拉近了学生与传统文化的距离,在吟唱中既积累了古诗词,又品味了越剧的曼妙,可以说是两项传统文化精髓的美丽相遇与相融。”茹茉莉说。

“对于少年儿童而言,谱曲成歌的古诗词记忆更为深刻。”浙江信息工程学校教师黄迪艺因此呼吁,国家可在这方面多加投入,组织艺术家多编、多谱以古诗词为歌词的高质量歌曲。

“除了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拓展性选修课的学习,学生们更需要有机融合的、无痕的传统文化的熏染,在学校日常进行的国家课程中。”滕春友认为,各学段的不同学科教师都应研究和挖掘自己任教课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到了中学阶段,更应尝试着研究中国优秀哲学思想在各门学科中的印证”。

2015年,舟山市南海实验小学申报的一课题获舟山市重点招投标课题,题目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科融合”。“我们开始试着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到语文、数学、科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等各门国家必修课程的学习之中。”该校副校长周燕娜介绍,经过教师们不断展开论述、碰撞,预约申报课例的磨炼,目前已编好语文、数学、综合三大学科群的融合教材。

@文化:修养造诣需“充值”?

年复一年,一株大樟树矗立在校园广场正中央。有没有人去想一想它背后的文化象征?

杭州市下沙第二小学语文教师麻曹颖决定把这个普普通通的视觉元素放大到文化微积淀。她带着学生们一起看一看在《神异经·东荒经》、民间传说、《南史·俭传》中和樟树有关的故事;“扒一扒”樟树在《本草纲目》《陆川本草》等医药典籍中的“江湖地位”;邀请科学教师作为指导嘉宾,帮助学生们在合适的季节用合理的方法将樟树根、皮、叶、花、果来制作各类标本和作品……

“前一阵,我修读了蔡元培的《中国人的教养》、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等,目前正在读《中国的星空》。”麻曹颖认为,教师唯有深入其中才能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积淀在心里。

执教《陋室铭》,干脆创作一首古琴曲谱,课堂上,师生一同陶醉于空灵悠远的吟唱之中。开化县天地外国语学校语文教师郑腾雁的古文课总是“活色生香”,师生或击,或唱,或画,或演,“如此才能触动学生的神经,拨动学生的心弦”。郑腾雁多样的“看家本领”让她不再是一名“单纯”的语文教师。

“底蕴深厚的教师能将《庄子》解读得透彻与生趣,讲《周易》能让人如醍醐灌顶……”李艳认为,要吸引学生进入传统文化的殿堂,为师者需深厚的文化积淀,更要有传承传统之美的担当。

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皮影、武术、景泰蓝、敦煌壁画、乐器、中国瓷器、汉赋、唐诗、宋词……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李艳希望为师者要多考虑,如何选择教材顺序、组织教法,让学生们能深入浅出地学习,让有着传统文化喜好的学生能有更多的展示平台和更幽远的学习途径。

“最有中国人印记的是什么?具有中国文化情怀。如何播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并小心呵护其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我们责任在肩。”杭州市永天实验小学校长徐雪明道出了“同行者”们的共同心愿。

为传承地域特色传统文化,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开发了“丝绸之旅”拓展性课程。图为学生们正在寻访“一带一路”丝路风情。

(本报通讯员 沈旭英 摄)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1-28/xw_65468.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