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论文框架如同织一张逻辑网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朱华贤
见过鱼网的人都知道,一张网是由成千上万个眼组成的,每一行每一列都整整齐齐,每一个眼也大小一致。网,正是靠眼的整齐与严密捕获鱼虾的。试想,假如同一张网中,有的网眼大如面盆,有的小如针眼,那还能捕获什么?论文的结构与布局犹如鱼网,它应当是严密而有序的。题目是总纲,各个小标题就是网中的经线与纬线,再下面的小小标题或文字就是一个个网眼。衡量论文的质量,严密性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在阅读论文时,笔者经常可以看到经纬不齐、网眼大小不一或者参差不齐的情况。请看下面这个论文提纲——
《浅谈提高低段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一、一见钟情,打开学生口语交际的金口
二、虏获芳心,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意识
三、亲密接触,提供学生口语交际的机会
四、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从表面上看,这四个小标题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工整匀称,而且都围绕题目展开,但仔细一推敲,就可以看出:前三个有逻辑性,第一点从兴趣的角度来说,第二点从意识的角度,第三点从机会的角度,第四点呢?从“想方设法”一词来看,似乎说的是方法,这也可以。但目的是什么呢?是“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个目的,不也是这篇文章的总目的吗?这第四点的子目的与总目的完全重复了。
子目的应该是总目的的具体化或细化,由若干个子目的扛起一个总目的,这才是合理的。用子目的直接取代总目的,这叫僭越。第四点如果改成这样就严密了:“想方设法,训练学生掌握口语交际的方法”。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篇文章的框架:
《在高段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拟题能力的实践》
一、树立拟题意识,保障能力提高
二、注重平时积累,夯实提升基础
三、模仿拟题方法,学习拟题技巧
四、发挥创新才能,形成拟题能力
这四个一级标题都是由两个短句构成的。这种小标题,通常是这样两种关系:或者是前后并列,或者是前因后果。一般来说,同一层级的标题应该是同一种关系,即要么都是并列的,要么都是因果的。
认真分析上面四个标题,可以发现,第一、第二是因果关系,前一句说做法,后一句说目的;第三个则是并列的,前一句说方法,后一句说技巧;第四个似乎又是因果关系,可仔细一琢磨,不对,“创新才能”与“拟题能力”,哪一个更难、更重要?当然是创新才能。怎能把“创新才能”作为因,“拟题能力”作为果呢?这第四个标题和“发挥跑步特长,逐渐学会走路”一样荒唐。
总的来说,这个框架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标题之间关系混乱,二是第四个标题内部因果颠倒。如果改成这样,那就有严密的逻辑性了——
一、树立拟题意识,重视其作用
二、注重平时积累,夯实其基础
三、模仿拟题方法,掌握其要领
四、调动想象能力,鼓励其创新
这四个标题,还是从意识、积累、方法、创新的角度来讲的,但逻辑性比前者要严密得多。
严密的逻辑框架在内容上必须是同一层面的、有递进关系的、指向同一个总目标的,在语言形式上必须是句子结构相同的、字数基本相等的。
也许有人会说,何必这样讲究和推敲呢?我只要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就是了。是的,把主要意思表达清楚,这是写论文最基本的要求。但论文写作不能满足于说清楚,还应该尽量说得准确、有序、缜密,使它产生出强大的逻辑力量,让人由衷地佩服与赞叹。比如烧鱼,优秀的厨师绝对不会只满足于把鱼烧熟,烧熟是起码条件,他肯定会追求如何把鱼烧得色、香、味俱佳。从营养的角度来说,把鱼烧熟和具有色、香、味也许差不多,但食客的心里肯定会有不同的感受:烧熟的鱼,只给食客一种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具有色、香、味的鱼,不但能给人物质层面的满足,而且还能提供一种精神层面的欣赏,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