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浙江科技学院课题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调查报告很有意义,也很有价值,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时下我省在校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评价状况,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参考。
去年底,我省相关部门组成调研组,就如何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功能,全面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强化专业课育人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调研。调研显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各高校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实施以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师素质、推进实践育人等为重点的思政理论课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当前我省一些高校思政理论课不同程度地存在课堂教学效果不佳、亲和力和针对性不强、马克思主义学科支撑不够有力等问题,思政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思政工作主渠道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而另一方面,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挖掘不够,评价导向存在一定偏差,不同课程之间的协同效应尚未有效形成,也影响了思政理论教育的整体效果。
当前,全省各高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把会议精神转化为一项项具体的举措和行动。在进一步办好思政理论课方面,我省将大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制定《浙江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标准》,遴选部分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予以重点扶持,鼓励高校和地方党委宣传部联合共建若干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与此同时,还要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思政理论课专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制定思政理论课教师培养培训规划,定期举办骨干教师、新进教师等示范培训。控制教学规模、改革完善考试评价办法、积极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提升思政理论课教学质量。此外,我省还将实施实践育人提升计划,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育德和育心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强化“百校联百镇”“双百双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制定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管理和评估办法,立足浙江大地开展实践教学,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我们还应认识到,不能把思想政治工作只当作是思政理论课的事,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不断强化专业课程育人导向,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要重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作用,深入挖掘提炼各门专业课程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专业所蕴含的德育元素,培育一批德育示范课程,创新载体形式,整合各种新媒体资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本文作者系省教育厅宣教处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