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自然、课程深度融合
□仙居县白塔镇中心小学
校长 王植定 副校长 吴秀珍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习空间呈现智能化、社会化、生活化、混合化的特点,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室和校园,而是向大自然、社会实践和虚拟空间等各个领域拓展延伸。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学校因地制宜进行了“大自然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仙居县白塔镇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还托管了不足一百名在校生的仙居县淡竹乡中心小学。淡竹小学地处国家级风景区——神仙居和休闲谷的所在地,具有丰富的环境资源和乡土文化传统。
看着山岭原野, 我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自己的童年:当年我们就在这样的山野河边玩耍劳作,放牛、砍柴、锄草、捉鱼;在这样的乡村中生活游戏,看着大人们捣麻糍、包粽子、做家具、砌石墙……我们这一代人就是在这样广阔的“大自然学校”里长大的。在大自然中,我们学会了生存,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可是,如今地处城镇的孩子却很难体验到这样带有乡土气息的童年生活。于是,我们想把自然资源开发成课程资源。
2014年下半年,我们着手架构“大自然课程”。本着让孩子经历成长,让童年充满回忆的宗旨,我们确定了四个目标:一是打破学校围墙,寻找新的课程再生点,让校内外融通,让人、自然、课程深度融合;二是解放教室空间,实现跨年级的生生互融;三是建成富有乡村特色的课程,培育学生浓郁的乡土情怀,烙下故乡印记;四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品格、合作意识和野外生存能力。
基于上述目标,通过师生问卷、座谈,与当地老农民、家长座谈,围绕学生喜欢、教师特长,最终确定以下课程思路:1.学科整合,以系列主题单元形式推进,把音乐、美术、科学、数学、语文等统整到主题实践活动中。2.跨年级混龄编制与同年级跨班级混合编制相结合。3.文化拓展课和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实景课堂”协同铺开。文化拓展课包括到淡竹小学学语文、学数学、学科学等;实践活动课包括民俗体验、传统游戏、乡土艺术、户外休闲、农耕劳作、自然探究、乡间采风、修身励志等。4.点面结合,三线协同推进。五年级“快乐一星期”实践项目,为必修课程;夏令营,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愿报名参加,为选修课程;春秋主题系列为段级课程,全校学生人人参与。
“快乐一星期”实践项目,时间为一周,课程内容的编排以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难忘童年生活”为主题,结合课文及乡村主题课外读物的内容,采用项目化实施,将教学直接置身于学生生活的真实场景,主要有“乡村文化项目”“竹林全课程项目”“农耕劳作项目”“传统文化项目”“修身励志项目”等。“实景课堂”中,孩子们的潜能得以充分激发。春秋主题系列则是利用学校所在地白塔镇的自然资源开发的课程。结合基础性课程中有关春秋课文与春秋主题课外读物,以主题系列形式推进,持续时间一般为三周。如2016年“秋之韵”主题系列课程,分为“吟秋”“寻秋”“绘秋”三个环节,每个环节安排一周时间。
“大自然课程”让学校变了,它突破思维定势,打破学校围墙,解放学习空间,实现了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生活的贯通。“大自然课程”让学生变了,孩子们在乡土自然的真实情境和广阔天地中亲身体验,养育了乡土情怀,烙下了家乡印记,留下了美好记忆,培养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合作竞争、独立思考等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