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法治日报》报道,记者走访北京、天津多家商场、地铁站、医院、饭店等地时发现,其中绝大多数场所并没有设置母婴室。设母婴室的地方,有的和残疾人卫生间混在一起,里面臭味扑鼻;有的被占用成杂物间,或被当成吸烟室使用。
公共空间科学配备母婴室,为母婴群体提供必要便利,直接关乎部分家庭的公共生活质量,不仅是塑造城市文明的必然之举,也是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的应有之义。2021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文件,提出到2025年,公共场所母婴设施配置率达到80%以上。
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的落地实施,使得公共场所和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建改建的母婴室虽日渐增多,却仍无法满足哺乳妈妈群体的需求。那么,应该如何科学、合理、规范配置公共场所的母婴室?
需求主导,理清“路子”。一是母婴室的设计意向要尽显人性化、协同化。以孕期、哺乳期妇女和婴幼儿需求为导向,注重发挥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相关单位积极性,加快推进母婴设施建设。二是母婴室的设计理念要凸显个性化、智能化。从个性化来讲,既要方便实用又要舒适私密,还要安全可靠。如适当增加使用面积、增设附加休息设施,满足多孩家庭的新需求,设置哺乳座位可调节角度、换洗台可设置高度,充分考虑母乳喂养姿势要求。从智能化来讲,母婴室设备设施要智能化,如折叠式婴幼儿打理台、保护椅,嵌入式垃圾桶、抽纸盒,自动出纸机、烘手机、感应水龙头、自动售卖机等。三是母婴室的设计思路要趋向多元化、精细化。考虑到越来越多男性参与到育婴过程,需打破育儿性别标签,推出多性别母婴室。考虑到人口数量的变化及母婴需求的提升,设计可移动可拼装母婴室,合理利用有限的公共空间,将部分功能区域进行折叠,实现母婴需求最大化的同时也做到了长远可持续发展。
制度先行,开对“方子”。多地出台地方性法规对母婴室设置要求、管理维护、紧急预案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是切实履行鼓励生育、支持生育的重要举措。但各地法规规定的具体标准与要求存在差异,缺乏统一性,这导致母婴室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国务院有关部门应制定统一的母婴室标准与管理办法,明确有关要求,具体包括面积、设施配置、卫生条件、维护保养等,加强对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明确相关责任主体和违规处罚措施。同时,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如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和方法,对母婴室标准化建设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改进工作的依据。
思想指引,定好“盘子”。一方面,要升级城市建设理念。将母婴室建设统一纳入城市发展规划,在城市布局、建筑设计和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中加入母婴室的设计要求。这有助于将母婴室有机融入城市空间,提高其在城市生活中的便利性和普及度,真正把母婴室的设置与配套建设上升到促进社会和谐、落实生育友好型社会战略高度来认识。另一方面,要增强公众参与意识。政府可以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社区活动等渠道向公众传递母婴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城市的信息平台,建立母婴室分布、设施情况和使用说明的数据库,让公众能够方便地获取母婴室的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公民对母婴室的认知程度,使其更愿意利用这些设施。通过社区会议、志愿活动等方式,鼓励社区居民、家庭成员和婴幼儿父母等参与到母婴室的规划、建设和维护中来,让公众更深入了解母婴室的需求。
科学配置母婴室是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环。通过提供良好的母婴室设施,给予母亲和婴幼儿多一份尊重与爱护,有助于建设人性化、温情化的和谐美好社会。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