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善用捐赠为一流大学建设添“翼”

网友投稿  2017-05-19 08:08:08  互联网


善用捐赠为一流大学建设添“翼”

日前,浙江大学接受校友企业捐赠,获11亿元捐款,再次刷新国内校友捐款最高金额纪录,引发各方关注。

其实,针对捐款数额是否为“史上最大校友捐款”的讨论,仍是基于事件本身的关注,而与之相关的,我国高校目前校友捐赠率的整体现状、校友捐赠的管理和使用、校友基金会的建设及其在高校发展中功能使命、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如何持续创新校友反哺母校机制等,是教育领域,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更深层次、更需要研讨的话题。

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已走过23个年头

当前我国高校的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赠的整体状况如何,从此前相关机构做的调查中可见一斑。

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此前发布的《2016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从1980年至2015年底,全国高校累计接收国内外社会捐赠(含软件捐赠)总额为750多亿,其中,100亿以上的有1所,50亿以上的有2所,20亿以上的有12所,10亿以上的有17所,累计在1000万以上的大学有172所。从上榜高校所在地区来看,累计社会捐赠总额10亿以上的地区有14个,北京高校接收社会捐赠金额最多,高达200多亿,遥遥领先其他地区;其次是上海有100多亿,广东有80多亿,湖北有50多亿,江苏有40多亿,浙江、湖南、安徽、福建、吉林、陕西、山东、辽宁、天津等地区高校捐赠均在10亿元以上。另外,截至2015年底,清华大学累计接收大额社会捐赠总额超过100亿元,北京大学超过60亿元,在全国大学接受社会捐赠的行列中处于领跑位置。

应该看到,尽管起步较晚,1994年第一家高校基金会——清华大学基金会成立,才正式拉开我国高校基金会的发展帷幕,但在这20多年间,积极吸纳社会捐款,多渠道筹措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共识,校友反哺学校建设,已逐渐成为一种校友理念与文化。

这与社会对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认知有关。“从国际情况来看,高等教育的发展需依靠政府拨款、学生缴费、社会捐赠、社会服务等多渠道,如美国2013到2014年,公立高校总收入是2872亿美元,财政拨款占38%、学杂费占20.6%、捐赠收入超11%、社会服务收入占30.1%。公立大学财政拨款较多,捐赠收入也很高。”在日前于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与教育基金发展的中国路径研讨会”上,财政部科教司司长赵路介绍。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捐赠文化在不断发展,企业家社会责任意识在不断提高,社会捐赠的潜力也在不断发展。” 赵路介绍。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筹资机制

但我们必须同时看到,当前,我国高校在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健全多元化筹资机制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在当前我国高校总收入的大盘子中,捐赠收入仅占0.5%,八成为学费收入和财政收入。中央高校还相对较好,地方高校依赖财政则更为严重”,有专家分析,在全国教育总支出里面,财政性占比近几年连年升高,这一方面说明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对于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不断增大,但另一方面也给高校提出了一个问题,在社会捐赠成为高校主要募资渠道的大背景下,我国高校的非财政渠道资金筹措应该做怎样的探索和努力。

“当前我国高校基金会捐赠在渠道拓展、资金管理、人力资源配置和公共关系维护等环节都主要依托高校来进行,资源的依赖性偏重,资金管理的专业化程度还相对较低。”教育部财务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与此同时,高校基金会地区发展不均衡,区域差异明显,马太效应凸显。据2016年数据显示,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净资产是同为‘985’高校的中国海洋大学教育基金会的258倍。此外,多数教育基金会受承建基金少,对外风险难以掌控,投资专业缺乏等因素影响,在投资增值等方面存在较为单一化、保守化的倾向,缺乏有效的资金保值增值的方式,资金收益较低。”

另外,“高校基金会的支出主要用于基础建设,超过50%,而在其他公益支出,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资助、奖励教师等方面则较为分散。同时,一些学校过于强调低管理成本,使得一些基金会处于低成本运营状态,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基金会公益活动的开展和推广。”有学者分析指出。

让校友反哺母校成为一种机制,更成为一种文化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打量社会捐赠,我们会更加清楚其重要意义。

今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中指出,“地方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应通过多种方式,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大资金、政策、资源支持力度。建设高校要积极争取社会各方资源,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这就意味着,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在高校基金会快速发展但仍面临多种问题的情况下,高校教育基金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善用社会捐赠,尤其是校友捐款,为“双一流”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已经成为摆在我国高校面前的新课题。

那么,究竟该如何让校友反哺母校成为一种机制,成为一种文化?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的话引人思考,“要持续创新校友反哺母校机制,推进‘共建共享共生’的发展共同体建设。”

要建立健全校友基金的平台与机制。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洪成文教授分析,“在一流大学建设的过程中,要有国际视野。我们需要看到,以耶鲁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300多亿的教育基金以及保持在15%左右的投资收益,如果这样的基金能够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那远不是政府补贴能够跟得上的。而这对于一流人才、师资,对于学校发展、实验室和大项目的建设都是极其重要的。”

作者:赵婀娜 赵 丹

《人民日报》2017年5月18日第17版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2-13/xw_66704.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