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聚焦实践力培养创新型卓越教师

网友投稿  2023-12-09 08:08:08  互联网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经验篇

    “新时代,东北师范大学肩负强师报国、共育两代师表的时代使命,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突出教师培养的核心地位,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回答好‘培养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培养教师、为谁培养教师’的根本性问题。”在教育部组织的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东北师大校长徐海阳说。

    近年来,东北师大紧扣办学实际,突出师范特色,围绕师德和师能两个维度,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为着力点,构建了“多主体、过程性、多元化”的师范生实践力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推动教育评价改革走深走实,促进学生实践力发展,培养和造就更多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

    以师德养成为根本点,着力评价师范生职业信念力

    “师者为师亦为范,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多年来,东北师大始终肩负“树两代师表,铸两代师魂”的责任与担当,将师德养成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首要任务,从“知信行”三个层面开展评价。

    知是行之始。安靖远是数学与统计学院大一新生,他记得入学时打开新生手册,看到东北师大《师德公约》的内容,“我既为师,以德为先;兢兢忘己,业业育贤……”让他认识到师者的责任千钧重。

    信为行之因。学校将学习师德楷模作为师德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励师范生见贤思齐。在东北师大校园里矗立着10余尊人物铜像,他们是我国世界古典文明史研究的开拓者林志纯,著名语言文字学家、书法篆刻家孙常叙,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陈元晖,现代鸟类学奠基人傅桐生……一届届师范生在致敬缅怀这些师德楷模中锤炼高尚品格,塑造良师风范。

    除了师德楷模引领外,学校还汇聚朋辈榜样力量,每年深入挖掘选树笃学志坚、自强不息的学生典范,组建“理想与成才”报告团,用他们的先进事迹影响一代代青年学生,至今已举办23届,选拔优秀学生典型200余名。近年来,学校几届优秀毕业生还以书信的方式接续寄语在校师范生,一封封书札尺素,一页页寸心绵长,一字一句饱含深情,激励在校师范生立身从教、育才造士。

    此外,学校还建立了师范生师德评价机制,制定《本科生综合素质测评方法》,规定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基础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其中德育评价为前置条件,通过班级互评和辅导员评价等方式进行,学生只有德育评价为良好方能参加学年评奖评优。学校还开发思想政治状况量表、心理量表,对学生进行定量评价;建立“成长足迹”德育档案,通过“跟踪式”服务,进行定性评价。

    多年来,东北师大涌现出了“全国最美大学生”刘强、阿卜拉江等一批批优秀学子,他们扎根教育沃土哺育桃李,初心如磐逐梦杏坛,“信念坚实、学识扎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四实”品格受到了社会广泛赞誉。

    以创造的教育为牵引,着力评价师范生课堂创新力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学校提出“创造的教育”理念,扎实推进“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重构教育课程结构与内容,优化“大学—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协同育人模式,突出师范生教育的过程属性,注重过程的探究发现,激发基于兴趣的内生动力,养成批判反思的思维习惯,树立卓越担当的人生品格。

    “第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战场,如何创新?东北师大打造“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进行系统改革,倡导“过程教育”的教学理念,注重“由知识形态向问题形态、教育形态有效转化”的学科理解,强调“演绎、归纳并重”的教学方法。

    创造课堂上,师范生能够切身体验到“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学生由接受者、倾听者变为思考者、探索者,为其日后走上三尺讲台拓宽了教育视野。截至目前,学校已打造600余门“创造的教育”示范课堂,覆盖所有师范专业。学校还开设48门新生研讨课和57门专业导论课,打造276门荣誉课程,设置57门学科理解课和跨学科理解课。

    “见习+实习+研习”的实践教学是教师职前培养的重要环节。“学校构建‘线下+线上’实践教学模式,一方面研制师范生教育实践手册,涵盖任务群设计、任务要求等内容;另一方面开发线上师范生实践教学平台、教育硕士大数据分析平台等,建立‘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小组同学’多主体评价共同体,完善‘师德养成+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育调查+行政管理’多元内容评价体系,通过深度学习和多模态数据分析方法,实现实践教学全周期评价。”学校教务处副处长王向东介绍。

    学校还出台了《东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建设标准》,建立实验区高标准准入机制及运行质量考核机制,给师范生搭建更优质的实践教学平台,相关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历史文化学院2020级公费师范生蒋梦珊经过两个月的实习后,深有感触地说:“手册和平台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还是实践成长的档案。近200页的实践手册、150余万个优质学习资源……这是我实习的底气,也是教好课的动力,对我从师范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教师至关重要。”

    以社会服务为场域,着力评价师范生社会实践力

    对师范生的培养,不能只囿于校园内,还要促进他们在社会大课堂中全面成长成才。学校科学规划了“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积极拓展全过程、多维度师范生实践力评价场域,探索构建“职业实操+支教实践+综合实学”的评价模型,将“第二课堂”成绩单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形成“五育”并举的课程体系。

    2009年,学校首届公费师范生自发创建厚普公益学校,立足长春,面向全国,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学段,涵盖所有基础文化课、特长课、科普课等助学辅导,志愿教师均为学生志愿者。14年来,厚普公益学校始终坚持为农民工家庭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陪伴式”助学公益服务,为全国100余所中小学的学生提供助学服务67万小时,累计服务6万余人次。

    支教助学是东北师大颇具特色的教育实践平台之一,依托“红烛”志愿者协会,学校建立了“常规+特色”课程设置相融合、“优师送教+大学体验”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每年定期组织百余个支教助学团队,累计8万名师范生开展支教助学活动。文学院研究生那日苏从本科阶段起已连续7年到中蒙边境地区支教,他说:“支教助学已经成为东北师大学子的一种生活方式,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同时也提升了自我。”

    学校还研发了“毕业生就业状况监测模型”,连续20年面向用人单位开展就业需求调研,将结果适时反馈于人才培养各环节,形成就业和招生、培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据统计,东北师大97%的师范生在教育行业就业,用人单位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东北师范大学将持续深化教育评价改革,坚持师范教育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大批具有创造力的卓越教师和未来教育家,为国家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学校副校长邬志辉说。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2-13/xw_6696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