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所在的职业学校,从2012年起先后助力帮扶三个乡村。这些乡村均地处偏远山区,村“两委”学历层次都不高,村民专业技能相对不足,少数孩子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求学。在当前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期,面对乡村人力资源现状,职业教育如何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特长和优势,成为接续促进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引擎”?
一是建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尤其是促进人才振兴,职业教育要探索建立“兜底招生”“倾斜招生”等体系,为保障贫困边缘群体和易返贫家庭生源上学提供制度保障。出台招收对口帮扶贫困户子女就读资助办法、开展免费技能培训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形成鼓励“从哪儿来回哪儿去”的机制。职业学校要与帮扶村共同成立助力乡村振兴领导机构,形成定期会商协调机制。职业学校的教育帮扶资金投入单列,形成持续帮扶机制。
二是定规划。职业学校要结合帮扶村实际情况,以“教给一门技术、帮扶一个家庭、振兴一方乡村”为目标,在培养规划和培养标准上发力,制定新一轮对口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方案,让乡村人才培养有据可依、有规可循,从源头上确保培养质量。
三是做宣传。乡村振兴需要大量技能人才,但不少村民对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不知晓,因此需要大力宣传农村职业教育。相关部门应采取多种形式,如张贴宣传画、手绘墙绘、微信推送等,宣传职业教育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适时利用村“两委”会、党员大会、村民大会等时机面对面耐心宣传,让村民们认知到职业教育“学职教一个、谋就业一人、防返贫一家”的作用。
四是调方式。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生的生源差别不大,但现阶段乡村劳动力文化层次水平却各不相同(有的学历层次高,有的知识水平低,有的甚至是文盲),年龄差别也大,且对理论知识不太感兴趣。职业教育应当顺应乡村现实,根据人才培养的对象、工作岗位的性质,重点围绕乡村产业需求,与当地乡村振兴部门一起,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技能培训内容等方面重新“建模”,更好地将教学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同时,在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方式上进行深挖,将“因地施教、因时施教”与“因材施教、因才施教”有机结合。
五是供人力。为助力乡村振兴工作高质量开展,职业学校应当选派专业骨干驻村开展工作,强化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责任担当。驻村干部在认真履行“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职责任务的同时,以专业特长为抓手,开展好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工作。职业学校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共建,为建强村党组织、育强“领头雁”提供有力支撑。
六是献技术。职业学校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安排专业特长老师驻村开展对口专业技术支撑,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借力助力”方式,邀请其他职业学校专业教师为结对帮扶的乡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还可以灵活提供培养乡村人才的“技术”服务,如建设乡村振兴实践基地,有计划地安排师生到乡村体验感受现代农村生活,开展教学帮扶;建设校内外农村专业实训基地,利用农闲时节给农民“赋能”,开展实训教学,培养乡村振兴技术能手和种子选手。
(作者系安徽化工学校选派驻桐城市龙眠街道龙眠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