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门一脚”的几条建议
□绍兴鲁迅中学 许吉安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有一部分学生感叹:最后两个月(指4月初模拟考试后到6月初高考之间)的复习没有什么效果。“4月份考掉也不过如此。”学生们说。
从学的方面看,复习的效益不高,其中也不乏浮躁和焦虑,希望能尽早脱离“苦海”;从教的方面看,复习已进入三轮、四轮,甚至五轮,而大多只是一种程式,即练练讲讲,讲讲练练,反复操练,疲劳轰炸。
每年3月份后,各地模拟卷大量拥入,担任一门学科教学的教师都忙不过来,更不用说6门学科齐头并进的学生。这里面有问题,恰恰也是潜力所在。最后阶段,学生如果把握得好,还可以有一个质的飞跃。下面笔者根据调查分析,就高考的“临门一脚”提出几条建议。
一、提纲挈领,切莫出现方向性迷失
“让搞题海战的学校、教师、学生得不到高分。”这是高考命题前有关领导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因此,不管你平时做题成千上万,高考时没有一题是你做到过的。高考试题都是原创的,它考的是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运用。
愈临近高考愈要清醒,不能只顾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不但要看,还要研究,条分缕析,梳理出一个脉络,对照教和学的实际,查找知识的漏洞,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时要高度重视对文本的阅读和理解,重点内容(章节)要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角角落落全方位扫描,不留下盲点。
夯实基础,才能建起高楼大厦。
二、改善心理,达到考试效果最优化
临近高考,有些学生可能会觉得“成绩不升反降了,思维反应迟钝了,心理疲劳加速了”,这是备考中的“高原反应”。这是暂时现象,并不代表生理的极限和学习效率的绝对顶点。因此,不要放慢学习的脚步,要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不到高考结束,不能下任何结论,一切皆有可能。
平时优秀者要冷静务实,平时起伏者要力争稳定,平时落后者要不言放弃,尽心尽力,无怨无悔。合理控制考前情绪,遵循适度原则,既不能太紧张,也不能太松散,“过”与“不及”,都不利于复习备考。
复习过程中还会出现这种现象:学了前面的忘了后面的,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同一材料,两端比较清晰,中间相对模糊。这在心理学中称之为材料间的“抑制”。要排除或缓解抑制,才能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突破程式,重视复习的方式方法
临近高考,一般情况下在以下两个方面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即复习内容的系统性和解题的速度。因此教师会安排专题、综合复习,限时训练等。为避免文章开头所出现的“炒冷饭”现象,如“专题复习”建议统筹备课组的资源,分人落实,专题研究,备好一堂课,上遍一个年级。
这里任课教师要消除一个误区:别的教师上得好,会降低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这种想法在高一起始阶段是有道理的,临近高考要消除杂念,效益才是硬道理。上课也要由抓准教实上升到抓准教活,归类总结,重视思维的训练。
作业也是复习备考的重要一环。精选练习,反思错题,教师面批,学生点评,样题变式等等,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要灵活地运用整体练习和分散练习。记忆性较强又比较零散的内容适合于分散练习,如英语单词、公式定理等,一天一遍读5天肯定优于一天读5遍;而系统性较强的材料,如论述题等,则适合于整体练习。
做练习时还要注意文理科的交叉等,不能半天甚至一天集中练习某一科。
四、关注技巧,力争临场的正常发挥
临近考试这几天,还是要适度地做些练习。好比参加体育比赛前的热身,练练手感,理理思路。考试时,卷面要保持整洁,字迹要工整,要在规定的区域内答题。答题时,无论答多答少,首先要做到概念准确,把答案的关键部分、关键词(或关键步骤)写出来,然后才考虑表述的通顺;努力做到叙述简明,层次清楚。
答题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顺序问题,特别是综合学科,先做哪一门很有讲究。有些任课教师常常会要求学生先做自己任教的学科,还说“要学会放弃,高考不可能出现满分”。其实,对相当一部分考生来说,有部分试题确实要放弃,关键是怎么放弃。
我认为该放弃的是那种经过思考后仍无思路的题,如果一看题目有难度就放弃,那么剩下来没有障碍的题目就很少了。答题的顺序首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由简到难,以保证该得的分不失,并尽可能地争分,能做到哪一步就做到那一步。
考试时,有时大脑会出现一片空白,这是高度紧张所致,不妨做几个深呼吸,平静一下心态,调整一下情绪,千万不要懊丧。
五、关注细节,家校共助考生走向高考
临近高考,学校不宜再组织“动员”“冲刺”之类的活动,班主任也不要再分层(如尖子生、重点生、重点边际生、后进生等)召开会议。当然,个别的工作还是需要跟进,稳面增点,以求效益的最大化。
问卷调查统计显示,学生希望教师“多鼓励”“多进行心理疏导、学法指导”“保持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等。学校、教师要尽可能满足考生这种正当、合理乃至有效的需求。家长要创设和谐的家庭气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不要再提过高的要求,不要再拿自己的孩子和亲戚朋友的孩子去比。
一旦孩子出现不良情绪,要及时与班主任联系,以便相互配合,关心关照;生活上可以有适度的照顾,让孩子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复习备考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