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实战的思维点燃课堂
——宁波大红鹰学院创新培养实战型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人才侧记
□汀 兰 舒玲玲
步入大宗商品商学院的教学区,浓浓的专业氛围扑面而来。六块电子显示屏实时更新着外汇综合行情、全球主要指数、全部期货交易所数据等信息;走廊墙上张贴着有关大宗商品种类解析和专业内涵解读的宣传海报;实验室里完整呈现了全球资源分布图和宁波大宗商品行业分布模型图……这是新生入学所要经历的一条参观路线,也是帮助学生们迅速建立起对大宗商品流通类相关专业初步认知的发现之旅。大宗商品是指那些进入到流通领域,但未进入终端消费环节,主要用于工业化生产的大批量买卖的物质商品,一般可以分为金属矿石、能源化工和农副产品三大类。
中国是大宗商品第一消费国,但过去四五年来,多数大宗商品交易量却出现增长停滞乃至负增长现象,缺乏定价话语权。随着供给侧改革、“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宁波市争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步伐的加快,大宗商品流通行业面临着发展新形势,人才缺口进一步拉大。“海洋经济吹响号角,宁波、舟山等地的大宗商品交易所相继成立,行业振兴和区域发展都呼唤高校提供人才培养支撑,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便应需而生。”大宗商品商学院院长蒋天颖说,果断闯入“蓝海”,是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给他们指明了道路。
赤手空拳闯荡上海滩,从基层做起到带起几十人的团队再到创办自己的大宗商品投资咨询公司,陈晓静已经初步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2016年的利润达1800万元;建仓、吸筹、拔高、回档、出货、清仓,操盘手陈聪动辄就要操纵成百上千万元的资金流动;从纱线、面料、服装、家纺到丝网、电池、住宅、商场,外贸员顾怡婷经手的大宗物资贸易类别愈加广泛;如实申报出口货物的相关信息、办理进出口货物的减免税事宜、协助海关办理进出口货物的查验,报关员丁露娜的收入距刚毕业时已经翻了一番……他们都是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的毕业生。
当很多人还在网上搜索“大宗商品是什么”的时候,宁波大红鹰学院培养的320多名大宗商品交易、物流、金融与投资等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方向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已经活跃在各大期货、证券、投行、外贸、物流企业里。作为国内首个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商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平地起高楼”,2016年顺利获批宁波市首批特色学院。学院自主研制了一条完整的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人才培养链,以“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朴素理念,用实战闯出了一条人才培养之路,为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和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敢为天下先,抢滩大宗商品流通行业
在大宗商品商学院下设的宁波大宗商品流通协同创新中心里,陈列着一张张不同封面的光盘,光盘的塑料外壳上有着深浅不一的印痕,无声诉说着它们曾被反复取用。“这是大宗商品商学院最初的教学起点。”副院长王瑞回忆说,2011年10月,从原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中遴选出一批优秀学生组建大宗商品试点班,宁波大红鹰学院边摸索边建设,正式启动了大宗商品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2012年12月,大宗商品商学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宁波大红鹰学院成功抢滩大宗商品行业,成为国内首个开办大宗商品类专业商学院的本科院校。
“缺乏专业的师资,没有既定的课程,更没有现成的教材,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开创性的。”王瑞说,虽然起步艰难,但幸运的是,宁波神化化学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美尔雅期货研究服务中心等一批企业有莫大的兴趣和热情来支撑该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派相应岗位的业务骨干或由企业老总亲自来学校讲课,讲课的过程被摄录下来刻成光盘,第一、第二轮教学过程都是这样边讲授、边录制、边改进、边总结的过程。”从视频、音频到形成文字化的讲义,再到邀请专家、教授进行理论拔高、编成教材,这是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所用教材最初的由来,而这也确保了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的教学内容从一开始就与行业企业发展的现实需求高度吻合。
在这个过程中,宁波大红鹰学院还要求转岗到该专业的教师主动对接一批企业老总,以此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储备,缩短其专业成长的时间。于是,校内转岗一批教师、企业带训一批教师、校外引进一批教师,大宗商品商学院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组建起了一支专兼结合、技术精湛的师资队伍。在此基础上,校企双方还共同围绕大宗商品行业的特征和不同岗位所应掌握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确定了大宗商品特色学院人才培养三级能力矩阵,并据此开发了《大宗商品概论》《大宗商品物流》《大宗商品采购与价格管理》《大宗商品投资分析》等一批特色教材和《大宗商品交易实战》《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大宗商品物流综合实验》等一批实验指导用书。
“没有固定模式和既定经验,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就少了相应的束缚,这使得我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更多大胆的创新。”蒋天颖自豪地说,宁波大红鹰学院以特色学院为大宗商品商学院的发展定调,也给教师们进行更灵活的教学改革松了绑、铺了路。
于是,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打破传统的学时、学制设置,在教学安排上采取“12+4”模式,即每学期都有12周的常规授课和4周的集中实践。这样一来,不仅课程内的实验教学环节得以正常穿插在日常教学中,也辟出了一段完整的时间来推进专项实验教学的开展。“大宗商品K线、价格趋势分析、指标分析、采购点价、套期保值等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能熟练掌握的实战性实验项目得以顺利铺开,而且企业高管和技术人员也更易参与到实验环节中来指导学生。”大宗商品交易系主任徐妙君说。不仅如此,大宗商品商学院还邀请企业定制实践类课程,将企业真实的标准、数据、流程和工作环境引入课堂,并对其进行教学化的改造,使其更有利于实践教学和学生掌握关键技能。“学生在全真的环境下实践,实践结果实时反馈,有利于学生明确自身不足,做出针对性的改进与加强。”
办学问道于企业,大宗商品商学院从零起步,很快步入了高位发展的快车道。如今,该院已搭建起宁波国际大宗商品研究中心、大宗商品流通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学科科研平台,组建了大宗商品产业理论与政策、大宗商品交易、大宗商品金融与投资3个创新团队,还牵头30多家企业和研究机构共同组建了大宗商品产学研战略联盟。
10万虚拟币,练就一批操盘手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大宗商品商学院的学生们每天早早地就来到实验室抓取时事信息,为盯盘交易做好准备,“因为每一条新闻背后都可能蕴藏着无限商机,可能引发大盘震动”。14大宗(3)班学生李健说,所有的投资战略调整都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这不仅考验着他们的行情分析能力,更考验着他们的耐心、细致与快速反应。
耐心、专注、严谨、果敢,这是身为大宗商品交易员所必需的职业品质,既要懂时事、政治,也要懂金融、贸易,还要懂期货、股票、证券、物流,能熟练运用外语,这是行业属性对大宗商品交易专业学生提出的能力要求。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熟练掌握上述能力,需要持之以恒的训练与巩固。为此,大宗商品商学院采取了“模拟企业”的实训体系,以企业的作息制度、操作模式和职业标准来要求学生。
“每天早上8点半签到并分组召开行情早会,撰写行情早报,9点开始盯盘交易,到下午3点以后还要写交易总结”,大宗商品交易专业教师周巧萍说,学院给每位学生发放了10万元虚拟货币,学生们分组组建投资部,每周都要进行资金排名。“除了用于投资的10万元是虚拟货币外,其他的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真实市场数据,操作方式与真实交易一般无二。”让学生在实战训练中掌握真实有效的实操技能,大宗商品商学院以10万元虚拟币为支点,撬动整个实训体系发生重大变革,学生得以在校内提前感受真实的企业工作氛围。
全神贯注地盯着K线走势图,适时地根据交易员的指令快速下单,一整个上午仅有15分钟左右的休息时间……这是陈聪进入中基宁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工作半年来的日常状态。“没有什么不适应的地方,因为在学校时我们就常常这样训练自己,通过学习期货、证券、金融、国贸、物流等多学科的知识,我们的能力界限都被无限拓宽了。”陈聪说,他如今的认知结构和对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敏锐嗅觉,就是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学习期间养成的。和陈聪一样,因为岗位上手快、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大宗商品商学院的毕业生总是备受企业青睐,学生的专业对口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0%以上。
同样具备对新闻事件的极强敏感性,14大宗(3)班学生徐艳在英国脱欧事件期间,提前关注铜价的行情曲线,做好止盈点和止损点设置,合理地运作10万元虚拟币,每天都有近1000元的盈利。“如果哪一天亏损情况比较严重,我们就要写总结,反思自己哪个环节上出现了纰漏。”徐艳说,做期货不仅要有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敏锐把握,也要有很强的纪律性,“老师不仅教导我们如何盈利,也特别注重培养我们的止损能力”。所以,在实训过程中,周巧萍还特别注重教学生“学会服输”。毕竟,操盘手是替别人进行交易的人,掌握好开仓、平仓的时机是他们需具备的基本判断力。“但有些学生不肯轻易服输,甚至会有点赌博的情绪掺杂在交易过程中,对这样的学生,尤其要注意加强风险控制。”
日复一日的实战训练让学生们提前感受到大宗商品交易的真实氛围,也夯实了他们的专业技能。羽翼渐丰的学生们组队参加“CME集团商品交易竞赛”、“甬商所杯”大宗商品交易大赛、“渤商杯”大宗商品现货实盘大赛、“新宇杯”期货交易大赛等专业竞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有123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尤其在2016年“甬商所杯”全国高校大宗商品电子商务交易及创新大赛上,宁波大红鹰学院领先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一批国内知名高校,位列奖牌榜第一。这也是大宗商品商学院所采用的“理论讲授+专家讲座+企业实践+实验竞赛”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结出的硕果。
勇做领头雁,创新创业争一流
作为首个大宗商品流通类专业培养的高校,学院不仅重视专业教育,还重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院党委以党建为抓手实施了“领雁工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该工程链接校内外资源,以孵化学生科创项目为目的,定期开展各类学术讲座,开展创业指导等各类活动,近年来涌现了一批大宗商品流通领域的学生创新创业能手。
从已有的年鉴材料中抓取关键的数据信息,然后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加权、建模、分析,14大宗(2)班学生顾秋阳处理起来得心应手。这个从导师的课题项目中争取来的子课题,耗费了他大量的课余时间,最终形成了一篇CPCI外文论文和两篇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中文论文。在日常学习之余抽时间搞调研、做研究、写论文,顾秋阳并不是偶然为之。在此之前,他还曾撰写了一篇医疗类股票的投资报告,深入研究了一款他很感兴趣的军工类基金,分析了两次调研数据,共完成11篇论文,这两项研究成果还帮助他在浙江省第二届大学生证券投资竞赛上斩获了个人赛二等奖和小组赛三等奖的好成绩。
“他是同学们公认的‘学霸’,迄今已经考取了期货从业资格证、基金从业资格证、证券投资顾问等5项从业资格证,还经常参加全国的创新创业竞赛,专业已经被他发展成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说起顾秋阳,教师林珊珊满脸欣慰与自豪。当然,顾秋阳并非个例。在教学过程中,林珊珊引入了同花顺股票分析软件,还与企业一起开发了量化平台供学生实训练习,她总是格外注重对学生信息抓取、数据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因为我们常常要为企业完成横向课题的研究,还要为政府完成决策咨询类的课题研究,甚至还要参与企业关键技术的研发,这些都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能力。”林珊珊说。
首届大宗班毕业生陈晓静,是个敢闯敢想的姑娘。毕业伊始就试水上海金融中心陆家嘴,面对风起云涌的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她先从业务员开始做起,单枪匹马到带起了二三十人的团队,捞到了第一桶金。对市场足够敏锐、果敢的她毅然和另外几个合伙人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大宗商品投资咨询公司,并在2016年通过模式创新和良好风险控制,盈利达到1800万元。现在的她已经褪去青涩,逐渐成熟。
面对宁波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的新趋势,大宗商品商学院的师生们先后承担了《浙江海洋经济中宁波道路运输业的地位作用研究》《宁波港口—贸易市场—物流园区三合一体制机制研究》等20余项课题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理论支持;面对大宗商品行业企业节能减排的新要求,大宗商品商学院的师生们完成了《余姚市多聚塑胶有限公司仓储配送方案设计》《汽车供应链风险模型与德洱特电子风险控制》《森兰变频器供应链分销网络设计》等多个横向课题的研究,为企业节约了巨额成本或直接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还与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共同制定了大宗商品交易分析师的职业标准,承办了多场大宗商品行业的学术论坛,组建了大宗商品信息中心网站,以更好地为社会服务。”王瑞补充说。
提高师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将他们打造成为大宗商品专业领域的智囊团,为宁波大红鹰学院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助推产业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新途径。随着越来越多地参与重大项目的课题研究、为政府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为新技术开发献计献策、为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培训,宁波大红鹰学院在大宗商品行业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都有了显著提升。
如今,无论是“宁波—舟山港”的区位优势,还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利好形势,都给宁波大红鹰学院大宗商品商学院创设了更好的发展条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实战型大宗商品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我们正在着力开发电子交易软件的教学系统,以便于将大宗商品的电子商务做大做强,毕竟这是大宗商品行业的‘蓝海’,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蒋天颖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