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杨苡/口述 余斌/撰写
译林出版社
著名翻译家杨苡女士于2023年1月27日去世,享年103岁。此前,由余斌先生为杨苡撰写的口述自传《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出版,这部凝聚她百年回眸、记录前三十年人生经历的回忆录引发热议,是一本令诸多读者难忘的书。
这本书刚出版时我就读到,当时被深深打动,但一时也说不清这打动因何而起,快一年过去了,正当年末,再读本书也成回望,内心忽然有所觉悟,我在想,正像本书封面那一行字“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就讲了一场“人生的胜利”。这位百岁老人以她鲜活的记忆,重述鲜活的人生,穿越同样鲜活的时代以及苦难,告诉所有人:人生的胜利,值得追求,也可能得到。所以,我会在阅读中看到很多人生的亮色,即使那是在时代的低谷或者传主生命的至暗时刻,也让我在阅读中感受到更多人性的真淳与美好。即使是在国破家亡的流离之中,杨苡看见那些属于人的瞬间,坚持了她自己这个人的高洁。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里的人生剧情与细节太丰富了,数不胜数,但是无论是讲那些达官贵胄,还是卑微的下人,在杨苡的记忆里,他们都是一个“人”,身上有人之为人的方方面面,有人之善,有人之恶,莫论善恶,在人世这个大舞台上,就照着自己的人生与命运活过一遍。这当中,非常突出的就是杨苡回忆她与大李先生的一段渊源,只是这段故事很多人都讲过,我挑一个可能不为人在意的,是关于沈从文先生。当时杨苡在岗头村,沈先生走好远来看她,“来探望时还叮嘱我,不能有了孩子就什么都放弃了,还是要做事”。这一句话,忽然就停在我心上。杨苡多年后记得这么清楚,肯定是听进去了,后面她也就离开昆明到了重庆。我想得更多的是沈先生本人。按照时间线,也不过七八年以后,沈先生将面临与此刻截然不同的情境以致有过弃世之举,但后来他还是走上另一条道路,继续做了不起的事情。不能“什么都放弃了,还是要做事”,这句话,仿佛是为多年后的他自己而讲。这,就是人性的胜利,在自己的身上,承受了一个人可能受得住的苦难,也展现了一个人能够迸发的生命的能量。当然,书里讲到的另一些人,遭遇人生的悲剧,实际也是人性使然,那是人性的脆弱、人性的阴暗,其后惨淡,也在情理之中。
我想说的另一个胜利,是“时间”的胜利。加缪有句话:人要追求活得多,而非活得长。读了杨苡的口述,我发现,这话于她不一定完全适用,在时间的长河里,杨苡活得很长,也活得很多,她随时间而生,与时间同行,沉淀下这么厚重的人生过往,最终形诸文字,正是“时间”的胜利。看余斌先生后记,几个时间节点,一来让人感叹杨苡高寿,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二来也让人庆幸,幸好杨苡高寿,不然的话,又如何能让这样生动的历史与人生得以呈现?
余斌先生猜测杨苡后来想完成口述实录,并不是多么想总结人生,留下史料,更要紧是对人与事的忆念,但是,这些人与事,恰恰构成了她自身生命与生活的重要部分,这让我想起有人说,一个人到了生命尽头,回头看,他生命从头到尾不过是百年一瞬,但是,那些伟大的人,却能在这一瞬里源源不断汲取支持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一切安排、托付在他之后的未来时间。想象一下,《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也许不是杨苡给这个时代的托付,但确确实实,从中能够看到一个全部的人与其充实的人生。杨苡无法挣脱她的时代,但她做到了与时代同行,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属于自己时代的人。我们捧着这本书,还可以读很久、很久,乃至在下一个时代。这,就是时间的胜利。
还是她喜欢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在一篇叫作《一个人的自白》的文章中写过:“将来如和我的全部作品同置,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本来。”现在,我就把这句话送给已经在天上的杨苡女士,我觉得,即以《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这本书而论,她也做到了老师的期待:“将来如和我的全部作品同置,或可见出一个‘人’的本来。”
(作者系深圳市龙华区和平实验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