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儿童快乐过暑假
□ 叶青云
本周起,我省中小学生又进入了暑期模式。不少学生的愿望是跟家长一起出去旅行或做一些其他有意义的事,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稀松平常的愿望,在留守学生眼里,却显得有些遥不可及。对于父母不在身边的他们,学校要怎样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暑假呢?
安全教育更加重视
每年暑假,儿童不幸溺水或者遭遇其他意外的悲剧时有发生,在这些意外中,留守儿童人数占据了很大比例。这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职责缺失不无相关,因此,暑假来临前,我省各中小学进一步强化了安全教育,并提出了若干针对性的措施。
龙泉市西新小学专门针对留守儿童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开展了一场暑期安全教育活动。副校长吴丽红引用大量典型案例警示留守儿童在无家长监护下不能私自下水游泳,不能到无安全保障的水域游泳或玩水等,还告诉他们遇险后如何自救的知识。吴丽红说,学校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家庭因素,重点讲授他们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遇到特殊情况如何拨打报警电话,同时也叮嘱他们要自觉远离打架斗殴、流连网吧打游戏等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临安市岛石中心学校要求党员教师和青年教师们在假期间每天上门对留守学生进行一次安全提醒,内容不外乎外出一定要告知家人、同学间交往要适度等一些学生日常会遇到的小细节。校长方云军说,该校教师和留守学生大多住在同一个村里,相互走动比较方便,于是学校就要求教师们每天抽出时间去看望留守学生,“这个学期是第一次尝试着做,接下来会总结经验,把它做成每个假期的常规项目”。学校给每位参与行动的教师发放了一本《学生帮扶关爱登记册》,让教师记录假期里比较深入的沟通谈心及帮扶事项。
“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长不在身边,照顾生活的祖辈又往往只关注温饱问题,导致好多事情无法落实,所以迫切需要社会各界对孩子们进行各种指导,特别是人身安全指导,这点非常重要。”说这话的戚伯芳是诸暨市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队马剑分队的队长。马剑镇小留守儿童最为期待的“我成长,我快乐”夏令营采用学校教师志愿者、校外志愿者和在校大学生三者结合的方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业辅导、技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体能训练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其中应急救援、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将成为今年夏令营的重头戏,学校邀请了交警、医生、护士、应急救援队等专业人士参与培训,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温暖陪伴更花心思
留守儿童在漫长的暑假里显得“自由散漫”,除了安全问题是社会关注的心头大事之外,如何在心理上帮助他们摆脱孤独感,获得阳光积极的正能量,也是各校近年来假期工作的重点。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学校做强了“陪伴”这篇文章。
龙游县第二高级中学在暑假期间为留守学生建起了“爱心驿站”,让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分别结对,还为留守学生创建“空中家庭”,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QQ群和微信群,让非留守学生轮流值日,在假期中安排好时间邀请留守学生到家中做客。“留守学生很容易在生活上、思想上和学习上成为问题生,如果他们不能得到学校、教师和同学的特别关爱和帮扶,极易出现认知、价值观上的偏离和个性发展的异常,进而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校长邱建军说,教育帮助留守学生,要从心开始,宽容他们的过错和闪失,促使他们逐渐养成高尚的审美情趣、良好的气质修养、健康的人格个性。
“金老师告诉我‘马’走‘日’字,‘相’走‘田’字,‘炮’隔一子走,现在我也学会下象棋啦。”在东阳市吴宁第四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学生听听(化名)很高兴地对小伙伴们说。听听是四年级的一名留守儿童,在教师和同学的眼里,她以前有些喜怒无常:开心的时候,笑容满面,上课认真;不开兴的时候,无精打采,还会和同学大吵大闹。自从参加了学校开展的“点对点”结对帮扶活动以后,听听的情绪状况有了很大的改观。该校每位教师负责带一名或几名孩子,在晚饭后陪他们运动、做游戏,也会时不时地给孩子们送去亲手做的菜或零食。“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帮扶活动,比如安全演练、教育讲座、心理辅导等,充实留守儿童的假期生活,提升他们的素养。我校部分教师会驻乡下,一方面与家长面对面,告知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更好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家长情况、家庭经济情况以及特殊家庭情况等。”校长陈侃侃说。
在宁波当地颇有名气的“华茂·彩虹计划”到今年夏天已经做满5年了。这个公益品牌项目与大多数只给留守儿童提供结对陪伴服务的项目不同,它在“小候鸟”和“宁波小主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平等交流、互学共享的桥梁,内容包括公益夏令营、助学、评选“彩虹之星”等。当前拥有三所外国语学校和一所国际学校的华茂集团总裁徐立勋说:“社会人士大多把留守儿童乃至农村贫穷孩子看成弱势群体,仅在物质生活层面给予带有慈善意义的帮助,但其实这类群体的孩子,也同样有着城市孩子所体会不到的幸福与欢乐,因此我们把单纯经济上的关怀转变为精神层面的关怀,从危机关怀转变为持续性、规划性、系统性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