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这里的东西都矮矮的,课程是融合的 ——用“学生视角看世界”的课程整合屯溪模式

网友投稿  2017-07-07 08:08:08  互联网


□ 黄莉萍

离开小学校园虽然没几天,黄睿琪却忍不住要“窜进”回忆模式。

她不时会想起,那些由她们自主筹备的,有着“制作邀请卡”“走班选课”“毕业班歌”“制作彩球”“成长足迹”等项目学习课程的美好“毕业季”时光。

她更会时时想起:那些在研学手册中观察植物、动物生长,周末参加的野外观察、摄影、绘画、写作等活动;那些自由阅读图书的阅读课程,分享自己喜爱的图书、电影及观点的图书馆课程,令她们频繁出入图书馆更频繁走向社会的研究性学习课程;那些有着各自兴趣特长、个性鲜明的同学们,“爱看纪录片的盛锦健,迷上了罗马帝国的文明,长大了还想去联合国上班……”

“谁不喜欢在玩耍中还能学到知识的学习呢?”黄睿琪这样“反问”记者。

不再分语文、数学的综合课程

“我们只是走到儿童中间,看了看儿童究竟是如何学习的。”黄睿琪的小学校长,合肥市屯溪路小学“掌舵人”陈罡有着几分谦虚,更有着足够的自信。

学校贴的海报、通知都是矮矮的,“为让孩子们看见”;图书馆的书架也是矮矮的,“什么书孩子们都能够得着”;一二年级的课程却是大大的、统整的,“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就要用孩子们的视角带领他们去认知这个世界”。

创造性地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原本的校本课程整合后,屯溪路小学让一二年级不再有传统的语文、数学、科学、英语、音乐、美术等分科教学。

在这里,一二年级只有一门主题综合课程。

“我们从‘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3个领域形成12个主题,并按一定逻辑形成系统的综合课程体系。”该校滨湖校区教师王义妹经历了首轮整合课程实验班的两年试点,“现在觉得一切与儿童有关的都可以是课程,自己不再是一位教师,而更像是一位家长,迫切地想参与孩子们成长的每个瞬间”。

“我上学了”“我换牙了”“我戴红领巾了”“我会写日记了”,“儿童与自我”领域关注的是儿童自身变化的显著特点;“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儿童与自然”里有着儿童感兴趣的动物、植物、气候、科学等;“温暖的家”“快乐的校园”“美丽的家乡”“祖国妈妈”,“儿童与社会”由远及近地让儿童开始认识他人与社会。

12个主题,屯溪路小学都出版了对应的综合教材。随手翻开一本《冬天》,第一单元为“冬天来了”,单元学习目标中有与冬天相关的识字、儿歌、古诗、课外阅读等的学习,也有在“快乐的圣诞节”等活动中的数学学习,还有“雪花”元素的音乐、科学、剪纸、体育游戏等的学习……

“我们的教室有独立学习区、合作学习区和阅读区,但我们的学习场所并不固定在教室里。”“我换牙了”主题的最后一课,王义妹和同事们把学生带到了学校的小树林里。在初春微微的清风中,学生们展示着“我会写”“我会唱”“我会算”“我会演”“我会刷”……这个主题结束,迎接他们的正好就是“春天”主题。而在“春天”主题的最后一课中,师生们又出现在塘西河公园,放风筝、玩沙子、睡帐篷……

一个核心教师,加上各个学科的参与教师,大家根据主题需要,集体备课,一起参与教学。这样的教学新样态,如今在屯溪路小学各个校区的一二年级“四处开花”。“每周五放学前,孩子们最期待的就是拿到下一周的主题学习内容。”每周一课表,给学生们带来了惊喜,而学生们的表现,更令王义妹们惊喜连连。

在屯溪路小学,学科内的课程整合研究不止于一、二年级。在三至六年级,同一学科的统整主题、单元的学习研究,跨学科整合的学习研究,都在学校课程研究院的指导下有序进行。“整合的目的,为学有所用,为解决真实的问题,让教材回归生活。”副校长王玲介绍,课程研究院由原来的教导处、德育处、教研室等处室整合而成,为的就是架设学科通道,打破学科壁垒,“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让教师成了学生的伙伴”。

与课内外学习融为一体的图书馆课程

教导处、德育处、教研室等整合为课程研究院,办公室、总务处等整合为服务中心……一个“强势”精简部门的学校,居然专门劈出一个与课程研究院同级的部门——学习资源中心(图书馆)。教师陈俊也因此由一名优秀的学科教师提拔为学校中层。

“我们的图书馆,不是学校里的图书馆,而是里面有着一所学校的图书馆。”陈罡的话似乎很绕,但,当记者走在有着文史馆、艺术馆、外文馆和绘本馆(2间)的5间儿童图书馆中,走在独立的教师图书馆中,走在似乎绵延不断的43个班级图书馆中,很快明白——

这是一所在图书馆中的学校。

在这里,学生的所有校内外学习,都与图书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个图书馆中,有着馆藏图书共7万余册。“全校使用电子指纹借阅系统,平时的开放时间为师生的在校时间,课间或放学前后都可以随时借阅。”陈俊介绍,暑期期间和每周三下午,图书馆还对社区所有孩子开放,“每人都有每次10本的借、还书限额”。

而在校的阅读时间,屯溪路小学“分秒必争”。图书馆在课程教学时间内设置了“晨诵午读”:早晨第一节课课前10分钟,进行“中华文化经典导读”诵读;每天午间30分钟,是全校师生的自由阅读时间。在这里,每位学科教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阅读整合课,推荐本学科阅读书目,开展多元阅读活动。

“绘本阅读与创作”“世界儿童经典与名著”“唐风宋韵”“竹蜻蜓故事坊”……除这样的阅读选修课外,图书馆每周五都举办故事会;每月开展主题故事沙龙,开展观看影片、绘制海报、制作PPT的“电影赏析”活动;每学期根据班级阅读主题组织“小小故事人进班级”等活动;在每年一次的读书节活动中,学生们可编排、展演绘本剧,自编自创图画书,参加读书征文、演讲比赛、古诗文诵读比赛……

这个里面有着一所学校的图书馆,是开展阅读和阅读活动的地方,更是师生们的学习资源中心。

在一、二年级开设主题综合课程中,图书馆教师参与教材的编写,并根据不同的主题为编写组提供相应的绘本书单,参与综合课程教学计划制定和集体备课。

图书馆有3名专职的图书馆教师,这让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周都能上一节图书馆课。“开设图书馆课程,是为支援项目学习的。”去年9月,该校的图书馆课程正式进入课表。

学生要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搜集资料、查找图书;培养阅读素养,懂得“如何做摘要”;培养资讯素养,有能力搜寻和使用合适的资讯。“这都是为了满足每年一次的项目学习的要求。”陈俊介绍,以“桥”主题为例,图书馆在配合各年级项目学习时,筹备了关于桥的书籍、图片和绘画展览,举办了“桥故事”讲演比赛,开展了“桥摄影”评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搭建学习和分享的平台。

“认知世界的整体性和完整地认识世界已成为儿童探寻未知的基本策略。”教师王丽认为,项目学习正是为了学生综合性地学习与研究而开展的多学科、多内容的整合课程。

去年年底,合肥地铁1号线开通了,三年级学生围绕“地铁探秘”,自发组成了多个独立研究小组,开展项目式研学活动;学生们喜欢旅游,便选择自己喜爱的城市或国家,从地理位置、风土人情、著名景点、旅游经费等自主或组团开展项目学习;如何拥有自己的“毕业季”,从制作邀请卡、露营、感恩诗朗诵、毕业班歌、微信推送到卡通人偶暖场等,无一不体现学生们的自主创意……

“开设让学生自主自筹的项目学习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们在知识广博的同时,更能拥有人格的独立和心灵的自由。”陈罡认为,后两者“常常是我们基础教育所忽视的。”

屯溪小学“样式繁多”的整合课程,曾令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徐冬青感慨:“它蕴含的是教师在课程整合背后丰富的教育想象力。”

“逐渐丰富的教育想象力,起源于从孩子的眼中去看世界,起源于希望孩子们的未来拥有生命宽度的美好愿景。” 陈罡这样回应。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3-12-30/xw_68135.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