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由青涩走向成熟的重要过渡期,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导致学生思想状态、行为特征呈现出复杂化、多极化等倾向。这既受社会环境、高校环境、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也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方式方法密切相关。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党委、行政部门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生教育培养的全过程,分析研判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不断创新学生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
学校的学生工作者认识到每一名大学生背后都是一个全力以赴的家庭,也意味着整个社会资源的巨大投入,率先提出了将“大学生自我更新”理论融入、运用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的全新理念。
2013年至今,学校聚焦“大学生自我更新”这一课题,组建了一支以学工为主体、专业教师为辅助、校友资源为依托的“学教友”联动课题探索队伍。十年磨一剑,校内各部门协同,采用主动激发大学生自我更新的正确手段方法,将自我教育、自我更新、自我成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出一套边缘化学生教育与转变的有效机制,从而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精细化操作和精准化运行,学校被授予“湖北省文明单位(校园)”称号。
学校组织相关部门成立课题攻关小组,开展有组织的研究探索活动。课题组以激发大学生个体内生动力为重要抓手,以构建“大学生自我更新”群体发展为重点目标,通过客观分析大学生行为特征,解读学生思想动态特性,对大学生自我更新现象及其作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案例调查、分组对照、数据分析、模型重构等工作,梳理出边缘化大学生群体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即信心不足型、动力缺乏型、自控不足型、资源缺乏型、危机冲击型5种类型,前三种类型为主观因素作用型,后两种为客观条件作用型。以大二、大三的学业困难群体为研究对象,课题组连续观测了5届在校学生情况,采样1000余人次。通过调查发现,学业困难群体在“上大学”目标实现后基本进入自我彻底放松的状态,入学后懒散懈怠,对于自身要做什么、应该有什么样目标等重大问题缺乏认真思考和相应准备,逐渐陷入“目标真空化”“生活空心化”等思想陷阱,其学业成绩低迷甚至导致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困惑、经济困难以及就业困难等系列问题,学生个体的自我否定、自暴自弃、自我边缘化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这一群体,本着“关爱每一名学生、做好每一项工作”的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通过充分触发、调动边缘化学生的适时应变、主动求变、积极转变的内生动力源,对学业困难群体进行有效干预,总结出了“四步法”。第一步,寓教于乐、以文化人,学校层面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科技文化节、体育文化节、社团文化月、志愿服务月等为载体构建校园文化体系,打造东风论坛、百生讲坛等特色宣讲平台,营造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校园文化良好氛围。第二步,以赛促学、以赛增智,围绕学校办学特色,着力打造“汽车特色”系列学科竞赛,支持在校大学生参加汽车造型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智能车竞赛、汽车方程式大赛等100余项竞赛,激发各学科、各专业、各类型学生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第三步,二级学院主动作为,采取诸如学海领航、头雁工程、志愿者行动、“四困生”帮扶、心理辅导调适、个人学业规划制定、班级讲坛、创新创业、家校联动等方式方法,精准帮扶,到人到事。第四步,各班级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全力以赴,引导学业困难学生从悦纳自己出发,准确客观地认识自身,激发学生从具体活动中一点一滴的小成功、微成就切入主动作为,积极融入思想教育大环境,不断启迪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斗志和比拼精神,成功引导了一大批学业困难学生主动实现了自我转变、自我更新,走上正轨,顺利完成了学业,转化率在80%以上。
以“大学生自我更新”机理研究为背景,学校申报了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自我更新机理及路径研究”,该课题得到湖北省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依托该研究成果,课题组负责人出版了专著《自媒体时代下大学生自我更新机理及路径研究》;相关教学成果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奖三等奖。近年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生因学业困难而退学的比例大幅度降低,学生的学业完成率、学位授予率、考研率和就业率屡创新高,处于省属高校前列。
(缪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