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能力是决定地方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直接关系到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具备良好语文教学能力的师范生,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引导中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阅读理解与鉴赏、交流和表达能力,从而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造诣、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前身为1939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崇善师范学校,办学85年来,始终坚持扎根祖国南疆,凸显“师范性、民族性、边疆性”办学特色,为地方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学院以教育科学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等为依托,承担中小学语文学科师资培养的任务,积极创新,勇敢尝试,探索出一条师范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的特色之路。本文系省部级教改课题“OBE理念下民族地区高师院校教师口语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探索”(项目编号:2023JGB390)、校级重点教改课题“OBE理念下提升教师口语课程教学效益的‘四个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JGZD202310)的阶段性成果。
实施双导师协同教学
理论与实践并重
双导师协同教学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模式,它是将高校教师(U)与小学教师(S)相结合,共同承担师范生培养任务的有益尝试。双方协同配合,搭建理论与实践的通道,高校教师引领学习课程教学理论、教学理念及前沿的教改主张,小学优秀教师进行课堂示范,把抽象的教学理论直观化和形象化,学生“看中思+做中学”,有效化解教学操作的疑点盲点,深入理解理论与实践贯通。U导师通过课堂讲授、专题讲座、学术研讨等方式,为师范生提供了丰富的学科知识和理论素养。S导师通过现场同构、案例分析、教学实习等方式,帮助师范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高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双导师协同教学的实施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为师范生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注入了新的活力。
构建多样课程平台
看、思、研、行协同
学院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应用各种多媒体渠道,提升教学效果。将课程教学立足于中小学课堂、线上学习通等多个学习平台,线上观摩优质课例,线下进行课例分析;线上互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对课程疑难点进行讨论,线下同课异构展示课例、评课议课,在“模仿—反省—内化—新生”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教学能力。通过线上平台,师范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自主性,同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中小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学院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特点,提高师范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推进跨课程融合
综合运用能力提升
学院倡导教师改变课程观,树立“由学科专家向学科教育专家转变、由单一学科向多元化学科转变”的意识观,并积极发展“多能型”“复合型”教师,鼓励学科教学法教师兼任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授课工作,以跨学科、跨课程的胸襟与眼光打破学科、课程壁垒,重视专业基础课程与专业核心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之间知识、能力的相互影响和复合作用,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知识体系。教师了解不同学科课程之间的联系和交叉点,将不同学科课程的知识进行有机整合,形成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科的特点和需求,采用跨课程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跨课程融合的教学中,通过设计综合性项目、组织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2023年,学校在全区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第九届“田家炳杯”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全区师范生演讲比赛、广西第十六届中华经典诵读大赛等各类比赛中获得6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师范生拥有较高的语文教学能力是成为合格教师的重要条件之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对师范生的语文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将不忘初心,继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扎根南疆国门、奉献革命老区、矢志教师教育、服务民族地区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出具备良好语文教学能力的师范生,满足教育改革的需求,适应未来教育工作的需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黄群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