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莉萍
从明远阳台启程,沿钱塘江堤岸行进,直至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的交汇处。8月28日傍晚17时,杭州高级中学启动高一新生军训项目之一的8.8公里毅行。这次开启高中之旅的跋涉,被学生们欢乐地称为“战狼”行动。
9月1日,开学第一天,迎接杭州市人民职业学校学生们的将是一场蓄谋多日的“运动大餐”。“喜迎学运会,争做运动达人”,不愧“一拍即合就运动”的称号,“运动大餐”中,既有立定跳远、50米、 1分钟跳绳、坐位体前屈等运动比赛项目,又有夹乒乓球、纸飞机、套圈、踢毽子等趣味比赛项目。
这两所学校,在2016年10月省教育厅发布的“高校新生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情况通报”中,连续两年排名平均分、合格率位列全省前十名。它们,分别为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组的第一名。
体质好的学生是怎样玩出来的
在连续两年合格率排名全省前十位的生源县(市、区)中,宁波市大榭开发区是稳当当的第一。
“先得有场地,然后保证学生有时间,在校、在家都能撒欢玩耍。”宁波大榭开发区社会发展保障局俞爱丰介绍,大榭开发区虽然只有3所中小学校,但校园体育场馆面积已达2.7万平方米,“室外场所每天早、晚两个时段向社区青少年开放”。为保障学校体育场馆有序开放,该区每年拨款20万元,专项用于场馆设施维护保养补贴和管理人员费用。校园外,小区内遍布适合青少年活动的运动器械,同时还建有公共体育馆、游泳馆、健身房、乒乓球房、室外篮球场、排球场、室内羽毛球馆、网球场等多样化、多层次的运动场所。“结合大榭森林生态公园规划,我们还拟建长度约为23公里的健身游步道。”俞爱丰认为,“触手可及”的运动场馆、设备,才能让青少年不知不觉运动起来。
“重视体育运动环境营造,重视体育的仪式感,学生会因此更加喜欢运动。”在杭州人民职校每年的田径运动会上,每个班级都会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出精彩的、充满活力的入场式。“学前教育结合绘画、舞蹈等才能,会展服务与管理专业发挥设计、制作特点,礼仪文秘专业发挥航空服务班优势……这样,入场式就能成为一种美的欣赏与感受。”该校学生处主任张莹告诉记者,学校入场式项目在杭州市区高中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上已获13连冠。
长跑是很多在校学生惧怕的一项运动。但在衢州第二中学,学生们却早已习以为常,并乐在其中。只要不下雨,每天清晨的集体跑雷打不动。到了高三,还得再加一次晚饭前的晚跑操,风雨无阻。“我们的秘诀是慢慢把跑步这件事从‘制度’变成‘乐趣’。”教师祝凌宇介绍,他们会随机抽取几个班,让他们进行比赛。除了“抽签比赛”,楼层之间也有“较量”,“当跑步变成集体荣誉的一部分,学生们的步伐迈得更整齐,口号也喊得更坚定了。”去年,“爱上长跑”的衢州二中由此收获了毕业生体质测试总成绩平均分全省第二的荣誉。
体育教育变革让人人都爱上运动
“毕业生体测近两年为什么稳居普高第一?我想主要是我们的模块体育课合学生胃口。”杭州高级中学体育组教研组长黄玲认为,篮球、足球、健美操……每个年段6个必修模块供学生选择其一的体育模块教学模式,最大程度地尊重学生个性与兴趣。“不同模块的体育课都会保证学生身体素质方面的练习,只是,形式更多元,更活泼。”黄玲介绍,如篮球班的学生不会专门去练习体测中的跳远,而是用篮球运动体能训练中的15米连续蛙跳来替代。
除了体育课,乒乓球、定向社、羽毛球队、健美操队等体育社团,包括运动会、校园体育文化节等各类比赛、活动都成为体育课堂的重要补充。杭州高级中学副校长许涛认为,让学生爱上某一两项运动项目,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同样,在衢州二中,每年开展的趣味体育活动有20多项。趣味心理运动会、班主任亲子运动会、“祝福高三”跑操活动、登山等,师生们参与的热情都特别高。篮球社、街舞、排球、跆拳道……衢州二中的35个社团中,有三分之一都与运动有关。在校运会、联欢晚会、科技艺术节、外事交流活动等校园大型活动中,该校总记得给学生提供体艺特长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在收获中成长。
“我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最关键点,就是要求人人均衡发展,鼓励学生全面参与。”杭州人民职校每年的运动会除传统田径赛事外,还设置有全班参与的绑腿跑、迎面接力跑、沙包投准赛、广播操比赛等。另外,每个专业部还有展示专业风采的大型团体表演项目,如体育排舞、校园青春健美操等。“学生的全面参与,把运动会真正开成了全体学生自己的赛事,学生才能体会到‘我运动我快乐’的体育精神。”张莹说。
以兴趣为导向,我省高中就这样丰富着学生的体育锻炼内容。2012年以来,我省高中已累计开发上万门兴趣特长类体育选修课程,包括球类、体能类、形体类、民族民间体育类、水上运动类、新兴运动类等,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情。
体育教育理念和目标因何而变
第十三届全国学生运动会开幕在即,在省教育厅副厅长、运动会筹委会常务副秘书长鲍学军看来,此次运动会不仅为浙江的学生和学校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将达到促进各地各校加强体育锻炼,让学生“走向操场”的目标。
近年来,随着浙江率先在全国进行体质健康监测,推进足球、羽毛球等专项项目进校园等活动,学生体质呈逐年提高的趋势。将课程教学和课外活动、竞技比赛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健康意识,养成健身习惯,已成为学校、教师们的奋斗目标。
2015年,杭州拱墅区成为全国13个“学校体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之一,加入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联盟。在该区,学校体育不仅纳入学校绩效考核,考核比重超过学校的语数外等学科。开学前夕,拱墅区教育局宣布,从9月1日起和睦小学等5所学校试点实行“延迟到校”,将第一节课的上课时间延迟到八点半。“推迟了近半小时,孩子睡充足了才能身体好。”一位教师这样理解这项政策。
2017年,温州市成为国家教育部“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中华武术)”唯一的一个试点城市。“我们将陆续‘进驻’学校,通过高科技智能穿戴设备,有目的地记录习武学生的在校品德表现、训练内容、运动数据、学习成绩、生活习惯和人际关系处理等信息。”温州教育局体卫艺处邵凯介绍,“武术进校园”要实现的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的目的。
“爱运动的孩子才能有更好的未来。”省“十佳智慧班主任”、丽水市实验学校班主任刘雪忠发现不少教师有着“某某同学经常迟到或不交作业怎么办?”“孩子上课好动怎么办?”之类的烦恼。“当我们蹲下身子,用蘑菇的视角就会发现问题背后的实质。”刘雪忠认为,隐藏的密码就是“孩子大脑皮层的叶片没有成长好”,怎么办,孩子需要通过感统训练,比如跳绳、滑板、吊缆等运动,刺激孩子的前庭平衡觉,增进自控力。“换一句话说,没有适量的运动,就没有孩子的健康成长。”
全程八点八公里的毅行,让杭州高级中学的军训充满豪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