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以学科实践为抓手,促知行合一

网友投稿  2024-01-19 08:08:08  互联网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学科实践并非全新的教育理念。不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理论,还是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理论,抑或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理念,都可视为学科实践的上位理论。学科实践是对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深化和超越,其支撑点是学科特质,着力点是实践活动,关键点是课堂教学,落脚点是实践育人。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学科实践呢?

    把握实践本质,丰富实践育人的内涵

    学科实践因各学科教育目的的一致性而拥有共同的育人价值,又因学科的独特属性而有着各自不同的育人路径和内涵。

    学科实践的本质决定实践育人功能。学科实践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将学科知识所蕴含的观念、思维和方法转化为学科核心素养。学科实践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教师在组织教与学的过程中,应更加关注真实问题解决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更加重视学科实践过程与教学行为方法的融合,这将促进学习者向学习实践者的角色转变。学生在实践中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重要环节和关键过程,才会有更多机会感悟科学精神、涵养文化底蕴、学会自主发展。

    学科特质的应用丰富实践育人价值。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实现。教师在利用具体课程组织教学活动时,一方面要引导学习实践者像学科专家一样深度剖析问题;另一方面要创设真实情境,让学习实践者像工程师一样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此,学习的过程才不仅是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被动接受,而变成富有学科特有属性的深度研究和应用。真实学习得以发生,教与学的过程才更有价值。当学生懂得用学科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真实社会,用学科独特的思维模式去分析真实问题,用具有学科特色的语言去表达真实体验,不同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在学生的知与行中才能得到有机融合。

    创新实践活动,突破学科育人的痛点

    学科实践提出之前,假自主、虚合作、形式化的探究较多,广大一线教师在题海战术和合作探究中反复调频,“德育为先”难以落地。如何利用学科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经验,有效地将学科知识内化。

    一是要将课堂向户外实践延伸,课内课外有机融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化学选修课中有一则课例“我家甲醛我来测”,这是一节“户外实践研修+课堂成果分享”的综合实践课。学生们在课外检索甲醛的性质用途、室内甲醛的来源及危害,调研宁波市家装行业和市民防甲醛措施,实地取样、检测甲醛含量并分析用不同手段防治甲醛的效果,最后在课堂上分享。户外实践带给学生不可替代的体验感,他们在灵活运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感悟做事做人的道理,做到知行合一。

    二是开展项目式教学,跨学科学习育新苗。现实问题往往不是利用单一学科知识就能够解决的,不同学科蕴含的学科思维模式和问题解决策略也不尽相同,因此,实践育人呼唤学科融合,学科实践成于主题式、项目式的综合活动。由学校层面规划的项目式教学,更能体现学科实践的综合性、开放性和创造性原则,体现学校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延续性和品牌性特征。贴近真实生活、学科知识交叉的学习实践活动,更有利于提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比如本校科技新苗项目“由生物质制备石墨烯材料并应用于抗癌治疗”,就是高中与高校合作的项目式学习任务。在高中教师、高校导师的协同带领下,学生首先从“生物质市场”“石墨烯制备”“癌症科普宣传”三个小项目试水,然后推进跨学科课题的研究。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强了对化学、生物、政治、英语等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构建了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维度分析问题的认知框架,在“发现之旅”中将有形的学科知识内化成无形的素养。

    优化教学策略,拓宽实践育人的路径

    学科实践的主阵地是课堂,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优化教学策略,落实育人目标。

    一是将真实情境引入课堂,力学笃行促学习发生。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科不再是孤立的知识体系,而是具有社会属性的复杂体系。学生因身临其境而亲近乐学,因具身体验而灵动会学。例如,化学教师在教学《氯及其化合物》时,从游泳池消毒这一生活实际问题引入课题,可激发学生极大的学习热情。氯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用途?余氯标准制定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如何让消毒杀菌效果更好更持久?如何测试余氯?等等。这些问题串的设置,能引导学生在交流中分享、在实践中探索。

    二是以实践创新丰富教学,促学生知行合一。实践是创新的基础,也是创新的保障。教师言传身教的创新实践,能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用心创设的学科实践活动,可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学科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和“服务社会、改造世界”的实践精神。例如,在教学“垃圾分类与碳达峰”时,教师可根据我国垃圾分类现状设计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了解国情的同时理解国策,在比较不同能源利用的优缺点后,主动思考节能降碳增效措施,提出各种变废为宝的奇思妙想,并在实践中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作者单位系宁波诺丁汉大学附属中学)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1-21/xw_69452.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