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局长 周建新
近年来,嘉兴市教育系统大力弘扬“红船精神”,积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改革践行教育发展新理念,以改革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以改革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改革的红利不断释放。
一、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践行教育发展新理念
(一)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践行选择性教育理念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现代化。近年来,嘉兴市坚持选择性教育理念,以课程改革落实选择性教育,逐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提高课程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把选择权还给学生”,逐步实行个性化教育。
义务教育拓展性课程改革成效初显。我市制定了《嘉兴市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为区域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制度保障,先后设立了25所义务教育课改项目学校,以拓展性课程开发、分层走班试点为切入口,培育了一批课程整合学校典型。全市义务教育拓展类课程资源日益丰富,全市义务教育课改资源库初步建成,共有12门中华传统文化精品课程、32门微课程和24门拓展性课程供全市学校选用,为学生选择性教育、个性化成长奠定了扎实基础。嘉兴市南湖区还主动推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每学年拓展性课程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一至六年级达到15%左右,七至九年级达20%左右。
高中教育“选课走班”成为常态。为适应新高考制度改革,我市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选课走班”逐步成为教育新常态,并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架构、激励机制和制度文化。目前,全市累计建成省一级和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8所和13所,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适应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试点项目学校9所。全市累计开发、开设选修课程1531门,并评选市级精品选修课程900多门,获评省级精品选修课程100多门。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践行双主体育人理念
嘉兴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企业直接参与职业教育,着力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新模式。
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明显成效。我市是教育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目前,全市16所中职学校全部参与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实现了全覆盖。全市成立了产学研共同体、跨企业培训中心和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种校企合作平台,建立了嘉欣丝绸学院等18个校企深度融合的企业学院和26个职业体验中心。适应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发展需求,我市与德国方面分别签署《中德职业教育合作框架协议》和《中德合作高技能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嘉兴技师学院等学校组建了多个中德班,并引入德国手工业协会(HWK)职业资格认证。
在全国率先试水“教育型企业”。我市率先制定出台《嘉兴市教育型企业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一批生产设备设施先进、工艺水平较高,在区域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规模以上企业,认定为教育型企业,使其直接并常态参与到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社会培训、技术研发,实现校企一体化办学,推进“双主体”育人新模式。未来4年,嘉兴市本级拟认定25家教育型企业,各县(市、区)将分别认定8家以上教育型企业。目前,首批7家企业已认定为教育型企业。
二、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增强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
(一)精准发力补齐学前教育发展短板
近年来,我市把学前教育改革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准聚焦,着力补齐学前教育这块发展短板。
管理体制上,加快建立“以县为主、镇级配合”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形成学前教育“四个统筹”的县级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作为浙江省首个学前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县,海盐县制定了“以县为主”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调整实施意见,对学前教育布局规划、项目建设、经费保障和运行管理实行县级“四个统筹”。
投入运行主体上,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坚持“公益普惠”原则,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提高公益性幼儿园补助标准,学前教育短板得到补长,公益、普惠特征日益彰显。目前,全市有公益性幼儿园278所,占比达88.2%,公益性幼儿园在园幼儿覆盖率达86%。
民生实事推进上,将“公益性幼儿园扩容工程”列为2017年嘉兴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市计划新建幼儿园24所、改扩建幼儿园21所,总投资11.14亿元,预计新增学位7300余个。今年上半年全市已有24所幼儿园竣工并于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增加学位4900余个。
(二)努力建设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我市是教育部确定的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实施“医教结合”“送教上门”和“随班就读”等3个特殊教育改革试点,初步形成了具有嘉兴特色的特殊教育“三五”模式,特殊儿童越来越享受到个性化、专业化、常态化的特殊教育服务和照顾。
“医教结合”上,以“推进医教协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发展”为目标,教育与医疗等行业协同开展特殊儿童照顾,在专业诊断、康复训练等方面实施越来越精准化的诊疗,并与教育相融合。如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与嘉兴市第二医院、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等密切合作,建立了顾问医生、治疗师进校等“医教结合”模式。
“送教上门”上,对经认定不能到学校接受教育的特殊儿童全部纳入“送教上门”服务范围,确保对象应教尽教。目前,全市适龄残疾儿童已全部纳入“送教上门”服务范围,共有“送教上门”特殊学生149人。
“随班就读”上,加强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建设和资源教师培训,推进融合教育,提升“随班就读”质量,满足特殊儿童随班生的发展需求。目前,全市有“卫星班”5个,资源教室48个,随班就读学生214人。
三、持续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加快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
(一)促进城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城乡学校校长教师流动试点全面铺开。2010年,我市在嘉善县先行试点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项目——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校长流动。2012年扩大到4个县(市、区),2013年在全市全面铺开,目前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实现全覆盖。去年全市参与轮岗交流的教师708人次,交流比例达到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20.14%,教师资源配置日趋均衡。我市教师城乡流动试点被中央和省市级媒体广泛报道,得到了刘延东副总理等领导的充分肯定,城乡教师流动的嘉兴经验在全省、全国得以推广。
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积极推进。目前,嘉善县、海宁市被确定为省级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试点县(市),两地分别制定出台改革实施办法,广泛开展学校逐轮竞聘上岗。
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不断扩大。制定实施《关于强化镇级教育服务功能、提升镇级教育品质的工作意见》,推动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下沉”,集团化办学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进一步增量扩面。全市共建立教育集团30个,涉及学校57所;成立城乡学校共同体59个,参加学校176所。涌现了嘉兴市实验小学、秀洲区磻溪教育集团、桐乡市濮院小学教育集团等一批集团化办学“明星校”。
(二)促进教育质量的进一步转变提升
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更加广泛。近年来,嘉兴市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永久举办地和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的有利优势,不断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加快发展智慧教育。我市启动实施智慧教育“111”专项行动,计划3年内搭建1个智慧教育云服务平台,实施100所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100个智慧教育深度创新应用项目。开发建设了嘉兴“智慧教育在线课堂”等网上教学平台。2016年,省内首家公办的互联网学校——桐乡市互联网学校建成开通,开启了智慧教育新模式。
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得到明显加强。制定了《嘉兴市中小学创新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自2016年起,5年内创建1000个创新实验室(学科教室、专业实训中心、创客空间),每年度建设200个。目前,全市36所普通高中学校基本实现创新实验室和学科教室全覆盖,嘉兴高级中学政治创新实验室、桐乡市茅盾中学地理创新实验室成为浙江省首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创新实验室。各学校普遍重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培养步伐不断加快。
(三)促进嘉兴基本教育现代化创建进程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扎实推进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创建,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目前,嘉兴所辖7个县(市、区)中有4个成为浙江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市、区)。
一是充分发挥教育督导功能。成立嘉兴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强化了政府教育督导功能。近年来,市政府教育督导委员会组织开展了全市教育现代化创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初中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等专项督查,有力推动了各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
二是充分发挥行政考核功能。不断强化各地、各部门落实教育事业发展职责,将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列入对县(市、区)党政目标责任考核指标,着力加强对县(市、区)教育工作考核,狠抓教育现代化创建目标任务的落实。
三是充分发挥部门指导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市、区)政府对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认识和领导能力,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举办“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能力”专题研修班,组织发改、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和各县(市、区)政府相关领导参加学习培训,统一思想认识,提升各地、各部门教育现代化建设能力。
自2016年始,嘉兴市教育局决定通过5年时间,在全市创建1000个创新实验室。图为桐乡市茅盾中学学生在地理创新实验室上课。
▲在嘉兴市第五高级中学,“基础太极拳”是高一学生的必修课程。此外,学生还可选修太极拳的提高课程。图为课间全体学生在打太极拳。
作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嘉兴市教育部门与医疗机构等达成合作,为特殊儿童的专业诊断、康复训练等提供精准服务。图为康复医生走进嘉兴市特殊教育学校为脑瘫学生做评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