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程序雷同意味着思维僵硬

网友投稿  2017-10-13 08:08:08  互联网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局教研室 朱华贤

最近,我应邀担任了一次青年教师课堂大赛的评委,连续听了15节三年级的阅读课,强烈地感受到,课堂程序的雷同化倾向更严重了。

这次大赛中的执教课文是由执教者自己选择的,15节课所用课文只有3篇是重复的。本来,课文不同,所采用的基本程序也应当有所不同,可这15节课,或者说这12篇不同的课文,从教学程序到教学方法几乎惊人地的一致,有几节还活脱脱像“多胞胎”——

1.简单导入:题解后,板书课题,要学生再齐读课题。

2.启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问?或者:你想到了什么?

3.自读课文:自读前,出示自读要求,通常为三方面,一是关于字词方面,划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二是关于朗读,对难读的句子要求多读几遍;三是关于内容方面,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4.解决疑难字词。

5.概括主要内容: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或者主要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6.具体分析课文:以这件事(或这个人)为主线,设计若干个小问题一一展开。

7.拓展延伸:引出课外一篇短文进行比较阅读。

8.布置作业:写一段感受或评论,或推荐相关书籍。

孤立地审视这一程序,你会觉得非常合理,从基础知识到内容理解,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深入,从课内文本到课外延伸,从读读说说到想想写写。可谓完美无缺。问题在于,每一篇课文都走这样的程序,学生不会感到厌倦乏味吗?问题还在于:这是最好的程序吗?还有没有其他的?

哪怕是非常完美的程序,无休止地重复循环后,它的美感和效能必定会大打折扣,甚至完全失去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许多事情是如此,课堂教学亦然。正像经常使用抗生素的人体会产生耐药性一样。

每一篇课文都应当有一种独特的教法,同一单元中的多篇课文应该有多种教法。只有花样百出,不断翻新,学生才会始终保持新鲜的感觉,才会有旺盛的学习热情。虽然现行教材大多以主题为单元,但并不代表同一单元中的课文都是同质化的。宏观上的相同点确实有,不然不会选在同一单元,但中观或微观上差异必定很多,这就给教师在设计教学上提供了极其宽广的自由空间。只要我们敢于创新,积极思考,肯定能找到多种多样的办法。

有些教师的思维确实比较生硬,喜欢用自己习惯的那一套,一次又一次重复走已经走了千百遍的老路。不仅阅读教学如此,其他方面也有不少例子。比如开家长会,总是在期中考试后,总是三块内容:总结上半学期工作,说说期中考试成绩,谈谈下半学期的打算与希望。

某地教研部门出了一张期末试卷,仅仅因为在体例上与往年不同,立即引起强烈反响。很多人抱怨:“以前都不是这样的,怎么能说变就变呢?”

教学对象是鲜活的,极具个性化的,这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灵活多样。程序雷同意味着思维僵硬。结壳的思维怎么会有创新意识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1-23/xw_6957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