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 张 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与浏览。第一学段以精读为主。第二学段学习略读。略读即泛读,是一种不求深入精研,只求概览大意的读书法,其基本特点是“观其大略”。不过这一学段中的略读指导,主要以默读、指读训练为主。第三学段,则是学习略读的深化阶段。这时候的略读指导,以训练浏览、快速浏览为主。通过浏览扩大知识面,学会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
众所周知,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的习得,离不开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精心引领和指导,更离不开以学生为“第一阅读实践者”的自读自悟、自主探究的实践活动。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中指出: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与兴趣,须在课本或选文以外阅读旁的书籍文章;他日出校之后,为了需要与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应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定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如果只注意于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因此,让学生从实践、锤炼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中提高阅读能力,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核心价值取向。
一、学会浏览,快速汲取信息
浏览,即大略地看,快速地读。浏览的主要任务是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为准确地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和概括作准备。浏览的优势是,用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多的信息,浏览时可以跳读,可以一目十行。要想增加阅读量,扩大视野,浏览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
1.从默读到浏览,找到关键语句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太空“清洁工”》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根据课文质疑问难。经过梳理,留下3个对本文学习有价值的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文中有直接的表述,这样的问题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读课文自己迅速地找出来。所以第一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在导语里明确告诉学生浏览就是“快速地默读”,然后让学生去文中找到描述第一个问题“太空‘清洁工’是什么样子的”语句,让学生初次体验浏览。
有了这一浏览的要求,课堂中学生会尝试着更专注地读,同时也会努力加快默读的速度。如果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提供如此有目的的浏览要求,相信他们的浏览质量会有显著提高。
2.从浏览到快速浏览,发现文本奥秘
在略读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渗透“浏览”的指导。在第二板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第一次尝试浏览的基础上,继续浏览的体验。不过,这一次可以有新的浏览要求,比如让学生体验快速浏览。
快速浏览是什么概念?如果理性告诉学生一分钟浏览多少字,学生估计很难做到。所以,课前,教师可以先对全文做一个字数的统计,然后用一段导语告诉学生什么是快速浏览:“这篇课文一共800多个字,认真朗读需要3分钟左右,默读需要2分钟左右,浏览需要1分钟左右,如果是快速浏览,只要20秒钟。而我们要学会的正是快速浏览。倒数20秒,看谁能快速浏览,既快又准地找到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
紧接着,在教师计时20秒的倒数声中,学生尝试快速浏览,这个快速浏览其实就是一种扫读,除了看谁能既快又准地找到第二和第三个问题的答案,更是引导学生比照探究“设问”的作用,让学生在比较中锤炼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获得阅读感悟。
3.将快速浏览迁移到日常阅读,扩大知识视野
在课堂最后,笔者补充阅读资料《“太空垃圾”的类型》,不仅做到旁征博引、延展有度,扩大了学生视野,更是让学生再一次体验了快速浏览。
所以,这节课短短十几分钟的课堂教学环节中,笔者对学生进行了三次浏览训练,而且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训练目的,为的就是让学生能在略读课文的学习中不断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
二、借助跳读,把握最关键的信息
跳读指不依次序,跳跃章节读书。它是提高阅读速度、培养快速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一篇文章,一个段落,一本书,我们只要关注与搜寻信息相关的中心词或中心句,不必在与传递信息关系不大的生词、难句上花费精力。
以人教版五下第七组课文《人物描写一组》中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为例。这个片段中,有一段关于王熙凤外貌的描写。这一段文字中出现了大量的生僻字词,如果要学生朗读这段话,并将它读正确、读流利,要花去一节课的时间。即使将这段话的朗读放到预习中完成,也相当费时。而这一段文字所要传递的信息是:王熙凤是一个在贾府身份地位不同寻常的贵妇人。因此,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以跳读的方式来阅读。片段出示后,让学生看5秒钟,然后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当学生说出“穿着精美”“有地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等词语时,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段话。
三、尝试猜读,培养缜密的推理能力
猜读指在读书的过程中,根据已知的内容,推测未知的内容。猜读有利于读思结合,提高阅读兴趣,开发大脑智慧。打开书本后的猜测是用脑的开始;阅读,释疑,解惑,揭秘,整个都是用脑的过程。最后是在对比中获得真知,锻炼了自己的阅读力和创造力。
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课文《刷子李》为例。首先确定猜想的起始点。猜想不是凭空乱想,原文的有关材料是猜想的依据。猜想要从材料着手:或是文体本身,或是某个词语,或是某个段落,或是某条注释。这篇课文可以从标题入手:课文写的是谁?为什么不称呼他的名字,而要用“刷子李”呢?以此让学生了解“刷子李”的由来,感受刷子李刷墙技艺的高超。接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他的技艺高超到何种程度。学生纷纷以自己的已有经验举例说明。这样一来,可以实现自己的猜测与文章本身的对照阅读。即快速阅读后文,寻找跟自己猜想有紧密关系的部分,再次感悟刷子李刷墙的技艺高超。
随后,出示片段: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父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可以继续让学生猜,到底发生了什么?曹小三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然后让学生将原文的内容与猜想的内容作比较。比较的结果,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以此让学生理解这部分内容在全文表达中的作用,即一波三折,同时也让学生懂得只有跌宕起伏的情节,才更能吸引读者。
最后,教师再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天津的这些手艺人非要练就这一手绝活儿呢?猜测之后,教师出示《刷子李》这篇课文原著里的第一段文字,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只有练就了一手绝活儿,才能在当时的天津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