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云南白族青年作家北雁的长篇日记体散文《洱海笔记》(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一书,我想,北雁与洱海的情缘已经深入到了灵魂里。
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本饱含眷恋与忧思的徒步旅行日记。为着心头那一份深爱,北雁决定于2018年春天开始,利用每个周末的时间,沿着洱海湖岸的村庄、溪流、田野,用脚步去丈量洱海一周,用一颗赤诚的心,去感受洱海周边数千年的历史往事和源远流长的洱海流域文化传承,体验乡野的朴素与醇美,品读洱海如母亲般的包容、付出和隐忍。更为重要的是,被无数诗书赞誉的洱海,有着太多美丽的光环与神秘,北雁誓要拨开浅薄赞美的迷雾,去感受洱海的疼痛,由此唤起更多人的忧患意识,从内心出发,参与到母亲湖的保护和救治之中。
《洱海笔记》一书由三个篇章组成。上篇“南岸的洱海”是以一个生活和工作在洱海南岸的大理人的视角,对洱海感性的认识;中篇“环湖之行”,是29篇日记体散文,用脚步和心灵去深入探究了解洱海;下篇“洱海清 大理兴”,展示的是洱海全面治理后的可喜变化。
北雁之于洱海的考察和行走,有如徐霞客当年的旅游考察一般,是用心和魂去体验、感受和思考。在行走的过程中,他会为一棵古树、一座古庙或是一块碑刻、一座旧桥所吸引,沉思良久;他会和村中老人闲聊,在倾听中走进历史,任由时光流逝,有时甚至到夜幕降临,洱海上升起明月;他也会和家人一起,在某个村的乡集上买小吃,或买一些新鲜的蔬菜带回去……而每一次出游之前,他都要查阅大量的史料和相关资料,然后再去实地进行对照验证,感受并分析在时光流逝的过程中,洱海边每一个村庄、每一条溪流或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迁。
《洱海笔记》对洱海有着由衷的赞美,但它又绝不是一部以赞美洱海为主的作品。北雁在2018年6月22日的《从螺蛳登到海舌》一文中说:“这是一个极端的矛盾体,一边是风景如画的洱海,一边却是有着太多苦痛与忧伤的‘梅湖’!可即便就是爱,我又怎能无视那些无法回避的忧伤。有人说真正存世的作品,必须远离时政,就如《瓦尔登湖》《醒来的森林》……而且我也想过,倘若我的笔下没有‘洱海保护’‘排污整治’和‘关闭客栈’等这些粗暴字眼,那该多好!可如今的事实是洱海并非隐于世外,沿岸人民亦非生活在与世无争的桃花源中,硬让我回避那些疼痛,我想我做不到。”
作家徒步行游洱海是2018年,那是改革开放40周年的特殊的年份。其间,作者翻书查典,细心摘录了40年来洱海与大理地区共生共荣的发展史,读罢引文,令人有种刻骨铭心的阵痛。他在这里不失时机地表达了自己的深沉忧思,那便是由于大量的游客涌入大理,以及发展观念的快速更迭和经济的迅速发展,我们施加给洱海的压力几乎让它濒临窒息,洱海已经处于重重危机之中。
当然,《洱海笔记》也不止写出了疼痛与忧思。北雁用娓娓道来的笔触,在字里行间给我们展示出一个底蕴深厚的文化大理,也描绘出一个扣人心弦的乡愁大理,一个令人充满诗意想象的自然天地……
(作者单位系云南省宾川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