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创建素质教育周 “三全育人”结硕果

网友投稿  2024-02-22 08:08:08  互联网

    广州理工学院创立于2000年,2020年6月经教育部门批准转设更名,成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新工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是广东省民办本科高校首批硕士学位立项建设单位和首批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招生单位、广东民办教育四十年“突出贡献机构”,致力于培养知行合一、信息化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深化改革 

    打造“三全育人”德育品牌

    在广州理工学院,每个学期的第11周都显得很特别。这一周师生们格外地忙碌。这是为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而专门创设的“‘三全育人’素质教育活动周”。每年春季、秋季学期分别以科技学术和文体艺术为主题,活动周期间不安排专业课教学,全校师生集中开展科技、文化、艺术、体育、竞赛、学术等活动,100多个特色活动全面检验师生的综合素养、专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团队精神。学校周密制定教育周活动方案,师生全员全程投入,做到人人参与、场场精彩、个个主角,打造了红色经典读书会、五四大合唱、法治素养竞赛、周周金钟声、科技节、艺术节等文化品牌,推动学生在思想政治、科技创新、文化涵育、体育锻炼、劳动养成、自我管理等方面全面锻炼提高。

    每学期的“三全育人”素质教育活动周集中展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综合成果,活动主题紧扣人才培养方案,引导师生加强实践劳动,弘扬创新精神。学生积极参与各个专题和赛道,教师分专题分组担任技术指导,大批优秀项目和作品脱颖而出。素质教育活动周实现了在校学生全覆盖,展示了“一学院一品牌,一专业一特色”的丰硕成果。

    多措力行

    推动“三全育人”走深走实

    广州理工学院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三全育人”全过程,从将“三全育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到构建“三全育人”新体系的顶层设计,再到师生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参与的实施,最后落实到成果产出,已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三全育人”新路。

    一是建立体系,优化机制。坚持党委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和校长主抓、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各单位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制发工作方案,突出立德树人主题主线,划定规定动作,二级单位组织实施,激活自选动作,评出十佳学习之星、科技之星、“双创”之星、读书之星、文体之星、“我最喜爱的老师”等。将“三全育人”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落实到学分和校历。在通识课、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基础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学科专业竞赛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设置素质教育拓展课程学分。推动思政工作创新,所有班级配备班导师,所有学生社区配备辅导员,所有二级学院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统筹安排专职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党团干部、专家名师、班导师、企业导师、优秀校友到各专题开展专项活动。打通党建、思政、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创新创业等通道,赋予教职员工“三全育人”新动能。

    二是整合资源,构建育人新格局。对现有的各级各类育人项目、活动载体、平台团队、综合资源等进行有机整合,对育人体系、标准、过程进行重新建构,形成校内外、课内外、教师、管理、服务保障一体化的育人新格局。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400多家、长期驻校企业19家,建立博士、名师、“双师”、企业导师等工作室80个和学生社团45个并覆盖所有学生,学科竞赛主流赛事覆盖所有专业。开展为期6个月的教育思想大讨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三全育人”为己任,转变观念大学习,强化课程思政,打造“名师”“金课”,“育人者”首先强起来。以对学生教育管理服务预警全员覆盖为抓手,实现学校、社会、家庭、学生联动,实现“三全育人”面向每名学生、覆盖每项活动。

    三是深化改革,创新方法。以强化思政课改革和课程思政为重点,落实《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把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融入育人各环节。重视教育方法创新,巧用读、讲、唱、评、赛、练等方式,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每年组织“红色经典读书会”,师生联合组队参加经典读书比赛、读书分享会;每年举办“大学生讲思政课”比赛,用学生的视角、青春的语言开展现场课堂教学;每年组织“五四红歌大合唱”比赛,师生同台演绎爱党爱国情怀,彰显时代特色与青春色彩;每年开展“我最喜爱的老师”评选活动,设立“‘三全育人’标兵”,同时在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先进教育工作者、教学科研标兵、优秀辅导员等模范人物评选中突出“三全育人”要求。

    四是培育特色,创建品牌。经过几年的探索,广州理工学院的“三全育人”实践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品牌。学校搭建党建、教学、科研、团学、就业、创业“六位一体”的协同育人平台,推进课程思政、学科竞赛、创新训练、社团活动、创业孵化、社会实践六大平台建设,对产业学院、实验实训室、教师工作室、校外基地、社会实践和主题教育、优秀导师进行全面整合,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项目、寻找导师、组建团队、学习研究开发,实现在校生全覆盖、专任教师和党政干部参与指导全覆盖。广泛开展体育运动。每年组织校园运动会和游学登山活动,参加广东省大运会和各类赛事,先后取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总决赛第六名、广东省大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冠军、广东省大学生体能测试一等奖。全面推进美育。依托艺术设计学院和音乐舞蹈学院专业力量,推动美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教育并拓展到周边社区,打造了罗浮山东江纵队纪念馆、河源客家文化公园等红色教育和美育基地,打造了周周金钟声、艺术启蒙教育等美育品牌。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全面推动劳动教育,推动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深化垃圾分类、植树节、雷锋月、绿色环保等劳动教育实践。推动社区社会实践,加强义务维修、支教义教、志愿服务活动,建立退役复学士兵大学生直属党支部和“迷彩先锋队”志愿服务团队;开展“三下乡”社会服务,每年组队参加粤东西北大学生社会实践,近年来先后获评国家和省级“三下乡”团队60多支。

    “五育”并举

    提升“三全育人”工作成效

    广州理工学院全面实施“‘三全育人’素质教育活动周”。几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收获了“全面、全局、全链条”的育人成效,为新时期提高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探索了特色化新途径。

    一是专业成果“多”起来。“三全育人”推动了专业建设。近3年,国家一流专业、省级重点学科、省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课程和省级教育质量工程项目不断涌现。学生于2020年和2021年获得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一等奖,2023年获得睿抗机器人开发者大赛(RAICOM)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项、第九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总决赛特等奖、海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唱节冠军等。学生每年的科技节作品涵盖学术研究、创新创业、创意设计、专利等多个方面,近3年参赛参展作品超过1000件,获得授权专利120项,帽峰创谷和直播基地入驻孵化队伍70多支。

    二是优秀人才“涌”出来。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受到社会的欢迎和认可,2022年毕业生就业落实率位居广东本科高校前列,现在6万多名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和全国各地砥砺奉献,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校友。2008级校友张国真,参与的多个项目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2021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级援藏校友张轩源,扎根雪域高原,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2017级校友巫泽慧,在校边学习边创业,成为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现致力于在西藏墨脱开发最高海拔地区的绿色茶叶新品种。2018级校友高伟昌,在学校支持下打造广东省首个大学生校园直播产业基地,服务企业品牌300家。

    三是实践教学“优”起来。学校建立实验、实训、实习、实战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积极探索提高应用型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新路子方面取得初步成效。近年来,学校主动“走出去、请进来”,聘请“双师型”导师129名,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地新建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智能制造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20多个新工科专业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可在企业常年开展理论与实践教学,把专业与产业、课程与岗位、项目与知识点深度融合,把毕业论文(设计)写在工厂、写在乡村,用于生产实践和技术开发。2023届工科类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在95%以上,多项毕业设计正在转化为创新创业成果,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真正的锻炼和强化。启动师生境外研学计划,2023年组织师生200多名赴澳门、俄罗斯、新加坡等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四是辐射作用“大”起来。学校坚持社会服务,推动师生积极服务周边各级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园区、院所,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与乡村振兴。依托校内大湾区乡村振兴经济咨询研究中心等省级社科基地,共同发起成立广东省乡村振兴智库联合会等多个学会组织。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高新技术产品认定14项,其中机器人技术集成产品销往全国6个省份,实现产值5000多万元。在2023年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学校组织特色成果29项参展,签约6家企业,意向合同金额1600多万元,“智慧建模与集成算量系统”获得高交会组委会优秀产品奖,被多家权威媒体广泛报道。

    五是办学实力“强”起来。近年来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近3年,学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纵向项目150余项,企业横向项目500余项。 

    放眼未来,广州理工学院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跟科技创新和社会变革步伐,构建与新科技、新赛道、新应用相适应以及与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结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搭建更广阔的平台、组织更丰富的活动、开展更专业的指导、孵化更优秀的作品,建立“三全育人”长效机制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格局,立足广东、面向华南、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更好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州理工学院党委书记 黄圣诚)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2-24/xw_70181.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