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教育部与江苏部省会商会议、推进长三角教育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要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谋划教育领域如何落实好、服务好这一“国之大者”,找准做强教育强国建设战略支点,推动长三角形成教育强国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地和制高点。怀进鹏强调,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强化区域内高校间优势学科分工合作,共建开放型、融合性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推动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建立一体化技术转移中心,激活国家大学科技园,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进更多制度型开放。
坚持高质量发展,必须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牛鼻子”。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科技创新具有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和更关键、更强劲的引领作用,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行稳致远的重要依托。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地缘政治思维蔓延到技术出口管制,应对这一形势,亟待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历史和现实表明,把握好历史大变局的趋势和机遇,必须坚定不移推动科技创新,才能够有效化解高质量发展遇到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科技创新有助于形成创新链,推动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另一方面,科技创新能够强链补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水平,提升国际循环地位和能级;此外,高效统筹发展与安全,也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基石和关键力量,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强大科技根基,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牛鼻子”,要把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起点,以科技创新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科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带来的新兴技术革命,呈现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激励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可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市场活力,有助于开辟高质量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新动能新优势。因此,要营造更好的科研环境,引导科研人才更好支撑科研强国战略。一方面,建设全球人才高地,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关键领域的高水平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注重强化对科技人才职业早期支持,突出大胆使用、松绑减负、搭台架梯,充分激发青年科研人才创新潜能和活力,为中国式现代化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牛鼻子”,要破解高质量发展“堵点”,使科技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科技创新做好“动力引擎”。科技创新能从技术升级、要素配置、产业结构、高水平对外开放及风险防控等多层面,有力破解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多重约束与困境。因此,要围绕“卡脖子”重大领域科技创新突破,夯实基础底层技术能力,增强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与供应链中的韧性,破解供应链产业链断裂危机。要围绕重要产业链高精尖技术开发,强化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科技领军企业技术创新和产业主导能力。
牵住科技创新这一引领发展的“牛鼻子”,要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用科技创新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根基。形成新质生产力,既是我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新方向。颠覆性技术、前沿技术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助于放大各种要素生产力的乘数效应,加快高质量发展下产业结构转变、动力转换和结构优化。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对于加速未来产业孵化孕育和成长,推动塑造前沿行业的先发优势,对培育竞争新优势、赢得高质量发展主动权具有关键作用。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实践路径,推动前沿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紧密融合,形成强有力的生态合力,完善适应前沿技术创新发展的标准体系、伦理规范和政策法规。要积极利用中国全球工业体系优势,以新型举国体制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的作用,推动新兴技术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推动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牵住科技创新这一“牛鼻子”。党的二十大提出到2035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成科技强国,要立足当前“补短板”,面向未来“建长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的变革水平,进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源头和长效支撑,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