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明确各中小学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因校制宜规划学校课程及其实施”,并且明确要求“2023年5月前部署安排,至2027年持续推进”。新学期伊始,对各中小学而言,如何编制符合学校实际的可操作的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是迫在眉睫的一项工作。
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是学校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程,达到教育目标,提供具体的教学指导和操作指南的文件或计划。在笔者看来,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应该属于学校的专项规划。规划对一所学校而言,既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行动策略,更是一个学习过程和行动路径。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是学校课程设计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措施的具体化,是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
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理念是学校课程实施规划的灵魂。培养目标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品格培养,旨在培养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变革和挑战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办学理念则反映了学校对教育的基本理解和追求,它通常蕴含着学校的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和教育创新。在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时,学校需要将这些理念和目标转化为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其在日常教学中得到贯彻和落实。
在编制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时,对学校资源的评估和分析至关重要。学校要分析自身的教师结构,研究生源特点和发展需求,具体操作时可以借助SWOT分析法等工具。
高质量落实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学校要在认真阅读并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深入理解国家课程标准,明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专业机构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和指导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发展需求,明确学校的课程目标和愿景,将国家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具体的、生动的、有效的、具有学校特点的教学实践。
校本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是体现学校特色和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学校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教师特长和学生兴趣,开发和建设符合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学校要积极与家长和社区合作,整合社会资源,丰富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形式。一个完整的校本课程方案至少要包含目标、内容、实施、评估4个基本要素。
学校要融合课程理念和原则要求,构建一个综合性的课程体系。理想的课程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学校的教育理念,同时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课程体系应该强调实践和应用导向,可以考虑引入跨学科课程、选修课程、实践课程等,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学习。可以通过项目学习、实习实训、社区服务等方式帮助学生培养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课程实施规划应有效地整合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处理好三级课程的关系。落实国家课程要求是前提,是重中之重,学校课程实施规划明确学校落实国家课程的基本教学理念与主张,并建立基本的教学规范,在此基础上兼顾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课程的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学校应该鼓励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创新教学方法和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
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需要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均衡和全面的教育,同时考虑到个性化和差异化教学的需要。普通高中的课程实施需要在保证必修课程全面开齐的基础上,提供多样化的选修课程,以适应学生的不同特长和发展需求。在课程设计上,学校应考虑如何结合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职业发展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
课程实施是一个持续的动态过程,需要学校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和反馈。学校应建立一套有效的课程评估体系,定期收集和分析教学活动的数据,如学生的学习成绩、参与度、满意度等。基于这些数据,学校需要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资源配置进行调整与优化。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探索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术。
此外,学校还应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定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以支持教师的教学创新和个人成长。学校应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融合,加快形成新技术助推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路径和新模式。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鼓励学生、家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形成共同推进教育改革的合力。
需要强调的是,任何一个规划的编制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人的事。一个可行的规划的编制通常需要多方参与和合作,需要学校全员参与,需要充分听取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包括家长和社会团体的意见。
(作者系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曾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二甲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