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共绘新图景·代表委员履职故事
2月26日,新学期第一天。
郑州大学教学集中控制中心大屏幕上,一个个数据显示着教学状态:667间教室、4600门课程、5.7万名上课学生……一间间教室里,教师们慷慨激昂,学生们认真听讲。
站在大屏前,作为这所超大体量大学的校长,全国人大代表、郑州大学校长李蓬露出了笑容。
这样的笑容,来之不易。回想起一年多前,刚刚调任郑州大学时,李蓬看到学校建校20多年,一些教学设备已落后于技术迭代。
由于学校体量巨大,每年的改造提升资金投入只能更新一部分设施,所有教室和教学实验室全部更新一遍,需要十年。
李蓬院士作为一位优秀的科学家和校长,深知大学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时不我待!我们尽快摸清底数,瞄准一流,做好教学条件改造方案,向数字化转型迈进,要变‘资金等项目’为‘项目等资金’。”李蓬说。
经过努力争取,2022年底,教育部、财政部的专项贴息贷款项目资金终于到了。经过近一年的上下齐心努力,郑州大学4万个房间全部敷设第五代全光网络,633个公共教室、100多个教学实验室、28个高端智慧教室的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
“郑州大学校园网的问题初步解决,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支撑也有了!”李蓬松了一口气。
这样的改革,形成了她对中西部地方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也成为她履职的方向、建议的来源。
任郑州大学校长一年多来,她深入教学院系和附属医院进行实地调研,摸准了这所超大体量高校的办学瓶颈。
一个个想法也陆续形成: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财政经费投入、加大政府专项债券中对部省合建高校基本建设资金的支持、支持部省合建高校围绕地方特色和优势产业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
看着摆在面前的这份建议,李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
因为,在她看来,郑州大学承载着河南人民享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期盼,家长把孩子送到郑州大学,如果不能通过优质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一流人才,愧对父老乡亲,愧对国家。
3月3日一大早,李蓬带上这份沉甸甸的建议,坚定地向北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