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1+1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
加强托幼一体化建设
本报记者 高毅哲
一直以来,让每一名儿童都能享有幸福童年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心愿。随着我国人口规模和结构的变化,部分区域出现托育服务有效供给不足等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建议,要加强托幼一体化建设,支持婴幼儿健康成长。
柳茹长期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她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学前教育主要聚焦3—6岁儿童的保育与教育,而0—3岁婴幼儿托育还较为薄弱。按照“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要求计算,到2025年,托位数要达到约600万个,而目前仅有200万个,缺口约达400万个。
“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延伸提供托育服务,是托育市场与幼儿园市场的共同需求,也是优化调整资源布局,推动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举措。”柳茹说。
推进托幼一体化,难点在哪里?
“托幼一体化建设是系统工程,需要各方力量支持,才能获得良性发展。”柳茹认为,推进托幼一体化,要在管理体制、保障机制等“一体化”上下功夫。
在不少地方,托育和幼儿园管理分属不同职能部门。柳茹建议:“构建统一的管理体制,明确主管部门与相关部门职责,完善部门间协调合作机制。”
在保障机制上,柳茹建议,逐步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支持和保障,对开办普惠性托班的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同时,进一步落实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要求,促进托育服务健康发展。本报北京3月3日电
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
强化托育的公共服务属性
本报记者 张欣
托育解决的是民生大事,体现的是“民生托底”。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关注的托幼一体化问题,也是中国儿童中心副主任杨彩霞心头的大事。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我国有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托育需求,社区就近托育服务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但入托率不高。
如何扩大普惠托育规模,满足托育需求?杨彩霞表示,普惠托育还需鼓励多元特色发展,不能“一刀切”。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托育公办和市场多方力量有机结合,同时加大公办托育兜底支持,构建多元普惠托育体系,鼓励“1+N”的社区托育服务模式,即依托1个示范性托育机构带动N个嵌入式、分布式、连锁式、专业化的社区普惠托育分园共同发展的建设模式。
“解决托育贵重点要降低托育成本。”杨彩霞建议,强化托育的公共服务属性,加大各级财政投入,逐步把托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运用现有财政资源,建立专项资金保障,给托育机构一定的补贴;鼓励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单位因地制宜,给予托育园用房、减免房租、提供闲置资源等支持,降低托育成本。
“要特别注意师资专业性问题,首先需要幼儿园教师改变观念,2—3岁儿童和3—6岁儿童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能一概而论。”杨彩霞表示,当前形势下,托幼一体化是趋势,但是要明标准、严准入、强培训。
杨彩霞建议,各地早日出台幼儿园办托的指南,设置建设标准,严格准入、培训机制,为各地托育工作提供参考。
本报北京3月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