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对教与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探索基于目标的评价与学习任务设计,将目标转化为可实现、可操作、可测量的学生行为。
近年来,山东省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以“教学评一致性”为理念支撑,创新建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范式,融合大单元教学,使教育教学焕发出勃勃生机。
范式构建,探索课堂实践思路
学校的“目标导学”课堂教学范式建构以“教学评一致性”为原则,以“大单元教学”为载体,围绕“全面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架构整体框架。
大单元教学设计
大单元体现在结构“大”,将相关联的知识建立联系,通过系统的串联,使学生关注知识的本质;同时,大单元体现在素养“大”,即以核心素养为出发点,来制定学习目标。
雅居园小学在探索实践过程中,提出了自己的大单元教学设计流程,构建“叙写目标→制定评价→设计活动”的教学设计“三部曲”,变革教师备课方式。
课堂教学范式构建
学校教师以目标为引领、以评价为导向,把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学习的评之间进行深度嵌套和协同配合,进行一致性设计与实施,构成一个完整、有效的课程教学系统,形成了目标导学大单元教学范式。
课例示范,助力核心素养落地
“一心三研”,叙写目标
研读课标,提炼大概念。以人教版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位置》一单元为例,确定其在课标中的数学领域——图形与几何,对应的主题为“图形的位置与运动”,与本单元相关的主要核心素养——“空间观念”。在新课标的各级目标描述分析中,目标的落实强调现实情境的重要性,使学生理解用数对确定位置的优越性;同时,要向未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理性描述过渡,为将来学习数形结合打基础。基于此,提炼出本单元的大概念——宇宙中任意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
研读教材,布置单元任务。不同版本的教材在本单元的编排方式上都按照课标要求,呈现了“教室学生座位图”的生活情境,借助方格纸逐步抽象出描绘坐标系的雏形。为了使知识更贴近生活,教师结合课标要求与教材分析,设计了本单元的大任务:设计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方队展演方案,并分解成若干子任务,借助多学科的知识,实施排练,完成任务。
研读学情,细化目标。学校对学生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自学检测,将收集到的数据展开分析得出结论:45%左右的学生能想到“位置”在排练方队中的重要性,但“用数对确定位置”却鲜少有人了解;除了个别学生对规则还不够清晰外,90%以上的学生能正确用数对表示方格纸中图形的位置。因此,课堂教学的重点应当由教材例题的讲解转为问题解决,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对在现实中的运用。基于以上对课标、教材和学情的分析,叙写了单元总目标和针对每个活动的使能目标。
过程+终结,多元评价
大单元教学设计的学习评价从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方面展开。总结性评价在单元学习任务完成后进行,形成性评价镶嵌在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中。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了解学习的起点和思维难点,及时调整课堂节奏和策略。
学评一致,设计活动
根据目标导学教学范式,师生课堂活动的设计、评价与目标高度一致,将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课前定学、预学。根据目标和评价的设计,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提供丰富的可视化工具辅助学生自学,学生梳理学习成果,记录学习困惑,检测自学成果。
课中诊学、合学。课标要求“可以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演示点的运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位置确定方式的合理性”,学校教师通过编程社团模拟并呈现了方队成员的运动轨迹和效果,学生进一步巩固用数对确定位置,用数学语言描述运动轨迹,小组合作担任彩排指挥官,分区负责方队成员位置的变化,在交流答疑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思维碰撞,在交流展学环节中进行组间互评,实现目标。
课后推学、研学。新课标强调了本单元由小学向初中学习坐标系过渡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补充了相关的数学史知识,通过介绍笛卡尔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故事,让学生领会到数学文化背后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猜想,由线上的点到面上、体上的点,再到宇宙中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用数学语言来表达,再次回到单元大概念。学生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能力、提升学科素养,自下而上螺旋式上升,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发展。
未来,济南高新区雅居园小学将进一步深化对“目标导学”课堂教学范式的研究和应用,使师生更准确地把握学习目标,凸显“教学评一致性”,为教学范式注入新的灵魂与力量。
(姚晶 田建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