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是中国矿业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其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目前已办学115年,见证了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历史,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和深厚的学术积淀。采矿工程专业目前所在的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河南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
赓续百年薪火,凝练特色专业文化,为改革发展汇聚磅礴力量
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程中,采矿工程专业的师生发扬勇于求索、敢为人先的“采矿精神”,彰显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乌金品质”,逐步凝练形成了以“采矿精神、乌金品质”为核心内涵的特色文化,培养和激励了一代代学子爱国、爱校、爱院、爱师的家国情怀,铸就了历代采矿人不畏艰苦、善于创新的昂扬锐气,光明磊落、坦荡如砥的浩然正气,虚怀若谷、不骄不躁的宽宏大气,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壮志豪气。
百余年风雨兼程,采矿工程专业的师生为煤炭行业的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采矿人乘着浩荡的东风,开拓创新、务实重干、开枝散叶、精进不休,在党的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国际交流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
坚持人才强院,培育雄厚的师资队伍,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采矿工程专业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通过发挥“名师”育人及“传帮带”作用,不断提升师德师风和业务能力水平。如今,拥有采矿工程国家级别教学团队与河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国家优青、中原学者等,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优秀专家、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原教育教学领军人才、中原青年拔尖人才与河南省特聘教授、特聘研究员等荣誉称号,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保障。
服务国家战略,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为学科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为响应国家能源战略内在需求,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学院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学科建设。目前,拥有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国家教育部门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等科研平台,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科研项目1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项。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多所大学建立了良好的校际关系。近年来主办国际性和全国性学术会议20余场。2023年,矿业工程学科跻身“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第18位,实现了学科排名历史新高。
以学生为中心,持续推进教研教改,为教育教学注入持久活力
采矿工程专业作为传统优势专业,经过百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学校首批国家特色专业、首批国家一流专业,是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和全校首个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专业。在多个大学专业排行榜上位居全国前列,是全国A类专业,目前已经形成完整的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专业建有煤矿开采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国家教学平台,获批全国工程专业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近年来,采矿工程专业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课程思政与育人文化品牌建设,结合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质量保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矿业工程学科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矿业工程学科育人模式和育人品牌,在一流专业、一流课程、一流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建成国家一流本科课程3门,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规划教材3本,获河南省首届教材建设特等奖及煤炭行业教材特等奖,获国家、省级教学成果奖5项。
坚守初心使命,校友人才辈出,为矿山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代代采矿人始终肩负实业救国、服务地矿的历史使命,为社会和行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学院被誉为煤矿矿长和总工程师的“摇篮”,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涌现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等众多知名校友和杰出人才,2019年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掌门人”中的校友数量位居我国高校前列。
展望未来,采矿工程专业将进一步加大师资队伍培养与引进力度,逐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学术创新型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郭文兵 李怀珍 刘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