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高校心怀“国之大者”,就是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重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以时代要求为己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借“双高计划”建设的契机,结合学校职教特色,以“红色教育+VR”为切入点,构建“一三四”专业群思政育人体系,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和扎实专业技能的青年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多措并举
学校多次召开工作推进会,用数字技术赋能专业群思政育人体系,探索形成“一条主线、三方联动、四维课堂”的工作方法。
一条主线:紧抓红色文化主阵线
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教育素材、精神财富。“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赓续红色血脉”。学校牵头成立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深入挖掘重庆本土革命历史、革命人物、革命故事,让红岩精神成为育人阵线的“宝贵素材”。
三方联动:谱写协同育人合奏曲
学校牵头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化和旅游产教联盟”,在校校、馆校和校企间深入探讨交流,推动建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协同联动机制。
1.校校联动,借鉴兄弟院校先进建设经验。学校积极与西南财经大学等兄弟院校进行深入交流,汲取宝贵建设经验,对如何使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有意义”的思政课更“有意思”有了新的认识。
2.馆校联合,共建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学校与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共建两大实践教育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校外研学基地”和“红岩文化进校园推广基地”,在开展教育教学、科学理论研究和实施人才培养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基地共建、人才互培。
3.校企联合,联合开发特色虚拟仿真资源。学校与成都智云鸿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校企联合方式,依托先进的虚拟仿真技术手段,建设“红岩精神系列思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资源”和“红岩精神系列VR数字展馆”,让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四维课堂:构建四管齐下大课堂
学校在贯穿“四维课堂”上下功夫,构建了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泛”课堂系统结构。
1.做强“指尖”课堂,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从2021年起,“红岩精神系列思政虚拟仿真体验教学资源”和“红岩精神系列VR数字展馆”在全校范围内投入日常教学使用,让学生直观感受党的伟大功绩。
2.做活延伸课堂,引导学生课后体悟。学校结合自身的职教特色,充分盘活现有资源,规划建设2000平方米的“红旅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填补了“课程思政+思政课程”校内实践场所的空白。充分利用已有VR体验教学资源,利用入学教育、开学典礼等环节及传统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以学院、专业、班级、党支部等为单元,开展知识问答、文艺展演、主题班会、党日活动等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
3.做优拓展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充分利用“红岩精神系列VR数字展馆”,积极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思政理论开展目标明确的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意比赛,举办“红色讲解员大赛”,成立“红色文化宣讲团”等,推动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4.做实“力行”课堂,强化社会育人担当。学校始终重视实践教育的引领作用,组织一系列社会服务活动。例如,开展“送红课下乡”活动,承接大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一体化活动,承接党建干训、VR研学等活动,在实践教育中引领青年实现知、情、意、行的有机统一。现已开展社会服务活动30余次。
成果成效
专业群思政育人成效显著
学校充分调动“政校行企”力量,组织策划重庆市“学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3D/VR党史学习主题活动,30余所高校报名,10万余名师生参与。由西南财经大学牵头,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等7家联盟单位联合,现已成功申报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学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党支部获评重庆市首批新时代高校党建“双创”样板支部,申报第四批全国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样板支部”,在党建思政工作中树立了榜样。
专业群思政资源应用广泛
以专业群思政资源为基础,学校开展了“红色讲解员大赛”,成功选送优秀师生前往国家大剧院进行志愿讲解活动,并收到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的感谢信。学生连续两年获得全国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高职组一等奖、第三届重庆市大学生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特等奖。专业群思政资源团队受邀参加国家大剧院“不忘来时路 永远跟党走——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主题展和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红色印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主题展,被多家权威媒体报道。
专业群思政育人特色彰显
学校“红色教育+VR”“一三四”专业群思政育人体系广受认可。2022年6月,学校受邀参加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资源建设暨应用研讨会,与全国兄弟院校共享建设经验。学校思政育人经验相继获评2022首届重庆市职业院校党建特色品牌优秀案例、2022重庆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典型案例。
(朱毓高 吴敏 黄平 程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