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魅力在哪里

网友投稿  2024-03-20 08:08:08  互联网

■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五周年特别报道

    ·福建省推动建设“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目前已构建起南、北两大区域联盟,通过定期会商、问题协商、育人共商,构建省地校多层次共融共建共享的常态化育人新机制

    ·目前,南部片区按照“百年初心  红色八闽”等8个主题,分类建设109个实践研学点。北部片区则以研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故事为生动题材,打造“寻古传文”主题研学圈,建设“侯官寻踪”等研学实践路线

    “虽然我不能像考古学家一样去探索出同根同源的印记,但是我可以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去发现,去思考,去研究,去宣传。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两岸的协同发展一定会像翻涌的浪花一样滚滚向前。”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静在参加“行见八闽”主题研学活动后,留下了这样一段感言。

    如今在福建,大中小学共同开展“行见八闽”实践研学活动已在各地各校全面开花。

    创设校地协同育人新机制

    “各地教育部门要强化统筹协调,深入探索区域协同、校地联动、学段融通的工作机制,汇聚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大力营造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浓厚氛围。”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在“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推进会上这样强调。

    在省委分管领导指导推动下,2023年4月,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印发《“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工作方案》,由厦门大学牵头成立福建省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协同中心,联动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和泉州南安市等地,先行构建校地研学共同体,协同推进思政育人实践。

    历时近一年,福建省已构建由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分别领衔建设的南、北两大区域联盟,通过定期会商、问题协商、育人共商,构建省地校多层次共融共建共享的常态化育人新机制。全省上下形成省级层面部署推动,地方政府协同配合,大中小学校一体融入的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联动的实践育人新格局。

    “我们以推进全省全域大思政课研学实践为总体考量,连点串线、连线成圈,进而以此吸纳更丰富更多元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圈层效应不断外溢、影响辐射面不断扩大的育人效果。”福建省教育厅思政处处长郑邦华介绍。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福建省充分发挥独特优势,构建“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形成区域特色充分彰显、实践圈层不断拓展的生动局面,打造“行走的大思政课堂”。

    构建育人资源融合新体系

    筼筜湖、下党乡、三坊七巷、武夷精舍、古田会议会址、郑成功纪念馆、陈嘉庚纪念馆……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来自福建这片神奇的沃土,也为研学实践圈建设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育人资源。目前,南部片区按照“百年初心 红色八闽”“文化传承 闽人智慧”“闽台同根 血脉相亲”“三海特色 融通世界”“美丽中国 清新福建”“乡村振兴 劳动教育”“工业文化 工匠精神”“科学精神 薪火相传”等8个主题,分类建设109个实践研学点。北部片区则以研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以习近平总书记推动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福建故事为生动题材,打造“寻古传文”主题研学圈,建设“侯官寻踪”“南岛寻根”等研学实践路线。

    “以侯官论坛、严复校园文化节等系列活动为契机,以严复故居为教育实践基地,我们带领师生深入挖掘侯官文化的精神内涵和当代价值,将传承发扬侯官文化与学术科研、教学实践有机结合,着力构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大思政’格局。”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黄雯介绍。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发现,福建各地各校对于研学实践圈的建设,始终坚持一种多元互通、开门办思政课的积极态度。

    “作为北区联盟的重要成员,我们已建成各级研学实践基地29个,打造具有闽北特色的研学实践课程142门、研学路线37条,并尝试拓展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研学实践圈。希望同兄弟地市、省内外各高校增进交流合作,共享各地丰富的思政和研学资源,加强研学线路互通,共建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培育富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赋能。”南平市教育局局长杨銮说。

    福建省用好用活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期间留下的一系列宝贵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成果,将“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的独特优势,转化为研学实践圈的丰厚资源,通过打造精品研学路线、优质教学资源、实践教学基地、品牌示范活动等“四个一批”,推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互支撑、纵横贯通,学生得以在广阔天地里体会新时代的变化,以此营造全社会人人参与的育人生态。

    打造学段有效衔接新链条

    “之前都是在电视上看到‘嘉庚号’,今天这么近距离地接触它,真的感到一种实实在在的震撼!”2023年3月25日—4月2日,首批来自厦门市集美区、同安区、翔安区和南安市的320名中小学生,赴厦门大学翔安校区开展研学活动,登上“嘉庚号”科考船,聆听大学教授讲解。这是厦门大学联动周边地区,在建设研学实践区域共同体方面开展的先行先试。

    高校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优质资源。厦门大学以翔安校区这一“科技创新引擎”为着力点,挖掘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和重要基地,采取常态化运行方式为6个地区的中小学生提供研学服务。2023年,该校“行见八闽”各研学点接待前来参加研学实践的中小学生近2万人。

    通过“行见八闽”研学圈建设,厦门大学还逐步向中小学生开放高校实验室、科研所、校史馆……在这里,中小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制作飞机模型和水火箭,近距离感受航空航天的魅力;可以走进昆虫的微观世界,通过解剖观察昆虫分类学上的重要形态特征……“这样的活动同向汇聚了高校的各种教育要素。开展校地联动、资源互融,是‘大思政’育人实践的一次创举。”厦门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陈全成深有感触地说。

    “我们与研学圈内的若干中小学签订一体化教育合作协议,在思政课程建设、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层面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深化对思政课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提高思政课教师队伍素质和人才培养质量。”厦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原宗丽表示。

    在“行见八闽”研学圈建设的引领下,各地各校积极整合实践圈内思政资源,统筹规划推进各学段研学实践的目标设计、内容衔接和时间安排,积极把思政课堂的学术性与实践课堂的生动性有机结合,探索联动育人新模式。“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地观察,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厚植爱国热情、激发挺膺担当。”厦门市集美区教育局三级调研员张旭扬说。

    立足新起点,奋发新作为。福建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叶燊表示,福建将以建设“研学实践圈”为支点,拓展立德树人新场域,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衔接,增强思政课的协同性、整体性、系统性。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3-25/xw_71033.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