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依托学校百年学前教育品牌,开拓创新,坚定不移走学前体教特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本科院校培养幼儿体育教师的先行者,学前体育教育全息人才培养理论与范式成为当前复合应用型体育人才培养的优秀范例。近年来,学院建设成效显著,体育教育专业被遴选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优化培养体系
筑牢课堂教学主阵地
体育科学学院基于国家战略需要,植根百年幼儿师范教育传统,汇聚70年学前体育教育智慧,秉承徐特立先生“珍视身体健康”的体育教育思想,形成全息理论下“红色底色、师范本色、儿童特色”相结合的学前体育教师培养“三基色育人”新理念。开展学前体育教师本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打造“教育+保育+体育”多元融合的学前体育教师培养新范式,深度融入课程建设、教育教学、实习实训、社会服务、科学研究和文化传承全过程,开创“三阶+三双+三育”多元组合的学前体育教师培养新路径。研制并完成定位于学前的体育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建成定位于学前方向的完整体育教师培养课程新体系,有效消除体育人才培养同质化的弊端,激活教育教学改革。凝练形成的新理念、新范式和组合人才培养新路径,被全国学前师范院校广泛采用。
创新教学策略
确定全息育人指挥棒
幼儿体育因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活动的多元性、方式的多变性等因素,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更全面、更综合。体育科学学院以全息理论为指导,树立“体幼融合、游戏为重”的培养理念,旨在打通体育、幼儿保育和幼儿教育间的壁垒,通过课程内容交叉、知识体系渗透、理论实践相连的方式使三者不再割裂和分离。创新教学策略,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合理解决学前体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的转化难题,通过实践活动深化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同时强化实践技能。学前体育是一个涉及儿童各个发展阶段敏感期和关键期的教学领域,儿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属性都呈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和个性化特征。这不仅要求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支撑,更需要教师在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突破学生“幼儿游戏体育化”和“幼儿体育游戏化”的技术难点。对个体差异的重视在学前体育教学中尤为关键,指导学生参与真实的教学场景,亲身体验和理解学前儿童的需要和行为特点,把握儿童成长和发展规律,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同时在实践中反思总结,提高教学水平。
解决教育痛点
打造人才培养新高地
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与培训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全面知识、精湛技能和卓越素质的学生个体,帮助其更好地应对教育领域的复杂挑战,成为情怀浓、能力强、专业精的学前体育教师。一是通过“双质、双能、双证”“三双”并举,开设“中华文化”“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通过“幼儿教师职业道德”“幼儿园班级管理”等课程,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二是通过体育技能、专业训练等课程,锻炼学生过硬的运动技能,通过“学前儿童行为观察”“幼儿体能发展测量与评价”等模块课程,夯实学生学前体育教学技能基础。三是“资格证书+学历证书”并行,切实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岗位适应能力。立足幼儿体育教育和幼儿体育教师培养,建成学前教育与体育人文素养均衡施教的课程体系,开发系列课程。其中国家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出版主编幼儿篮球、足球等系列教材7部。2014年以来,教学团队共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发表教研教改和学术论文140篇,其中《体育科学》论文3篇,SCI、CSSCI等核心期刊论文80篇。申请幼儿体育教育相关专利90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建成“三育”融合的课程体系,全面实现教育、保育和体育课程的融合。组建了由文化课教师、专业教师和幼儿园一线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保证课程师资的专业对口和社会对接。搭建“三育”融合的实训平台,先后与28家幼儿园、幼教机构、幼儿体育活动组织等共建实训基地,全面开展见习、实习和研习。学生参加湖南省高校学生体育教育专业基本功大赛,连续两次获得师范技能说课比赛冠军。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长沙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将继续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整合教研资源,用好实训教学基地资源,不断增强全息育人成效,巩固现有成果,努力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学前体育人才。
(宋彩珍 邓东京 杨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