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校开展关爱留守儿童项目——蓝信封行动
农村区域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出现并将长期存在的特殊社会群体之一,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广大青少年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关系着广大家庭和广大农民群众的切实利益。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教育部门积极探索家校社联动共育机制,以面向县域内26所中小学、16所幼儿园的640名留守儿童开展心理成长援助为主渠道,重点破解制约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各方面心理问题,研究探索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的有效模式,为孩子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联动关爱共育,强化组织保障。协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县妇联、县域内各乡镇(街道)及村屯(社区)等相关部门和地区,通过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家庭、学校、政府部门、社会合力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浓厚氛围,夯实心理援助的组织基础。
深入系统培训,强化技术保障。邀请辽宁省心理咨询行业协会、沈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讲师团等专业社会团体授课,开展公益技术培训和指导,通过心理沙龙、团体互动等方式为全县心理教师、心理咨询师开展沙盘游戏、绘画游戏、音乐治疗等系列培训、督导。
广纳专业人才,强化队伍保障。结合县域内心理专业人员实际,指派县教育事务服务中心具体负责,统筹建立1支县级社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团队、8支县级家庭教育服务指导团队、1支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团队、1支县级心理危机干预团队、25支校级心理帮扶团队,各支专业队伍积极协调配合,逐级分层开展工作,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完善帮扶措施,强化机制保障。深入开展“家校共建,正面管教”活动,指导各学校建立班主任、心理教师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机制,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工作档案,一生一册,专人负责。深入乡镇(街道)村屯(社区)为社会工作者、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宣讲,配合村屯(社区)干部做好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逐渐形成长效机制,从原生家庭入手,全面系统跟踪解决留守儿童隔代抚养、亲情疏离、家庭教育缺失等共性问题。
畅通援助渠道,强化平台保障。开通康平县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热线、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热线、社会心理援助志愿服务热线、中高考心理援助热线、学校心理援助热线,建立“蓝信封解忧杂货铺”、心理邮箱等倾诉载体,通过热线电话、微信、电子信箱等平台,为有心理援助需求的学生、家长、教师提供线上或线下个体心理疏导及援助。
开展辅导实践,强化效能保障。利用各学校现有心理咨询室、团体活动室、沙盘游戏室等场所,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阳光成长“六个一”(升旗仪式、主题班会、主题手抄报、主题板报、座右铭、观看电影)活动、绘画游戏、沙盘游戏等多种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团体辅导活动。充分利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5月25日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寒暑假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心理公益宣传,深入学校、村屯(社区)开展“释放激情 拥抱未来”“温暖童心 守望成长”等留守儿童品格智慧拓展训练系列活动,融洽亲子关系,促进家庭和睦。通过学生在线心理健康档案测评和心理大数据预警系统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HT)》心理测评活动,对出现心理预警的留守儿童开展系统的心理危机干预,有效推动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
2023年,康平县农村区域留守儿童心理成长援助工作得到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并作为优秀项目积极向有关部门申报,被沈阳市教育部门认定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实验区市级重点实验项目。下一步,康平县教育部门将继续立足县域农村留守儿童心理成长实际,积极协调各方力量深入探索联动共育长效机制,精心呵护留守儿童心灵家园,助力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
(贾一丹 郭忠武 徐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