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科技创新区域协同新引擎

网友投稿  2024-03-25 08:08:08  互联网

    高校地方研究院打通了从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再到工业化生产的相关环节,实现了高校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要素的高效转化与衔接。

    202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期间主持召开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从六个方面部署了长三角一体化的重点工作,其中首要任务就是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已有五年多,当前关于一体化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比较明晰的实施路径。因此,此次会议既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阶段性总结,也为一体化的深化落地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变,我国不断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长三角地区拥有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安徽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以及全国1/4的“双一流”建设高校,研发经费支出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均占全国的1/3左右,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已在全国乃至全球形成产业优势集群。国家要求长三角区域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旨在更好地发挥其先行探路、引领示范、辐射带动的作用。

    长三角科技创新区域协同的关键,是通过政产学研进一步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实现科技创新优势资源的跨区域、跨部门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近些年来,长三角地区通过探索实践在科技创新区域协同上形成了两种模式。第一种模式是高校主导,在校外乃至省市外与地方政府等合作共建多家地方研究院,发挥创新策源地功能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输出基地作用。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以学校优势学科及其创新人才与地方合作,服务地方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为长三角区域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二种模式是地方政府主导,通过政策引导大力引进高校院所在当地建设新型研发机构或成果转化平台,实现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比较典型的是江苏省,其在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等园区“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中外知名高校院所,将高校院所科研团队与地方战略性新兴产业紧密结合起来。

    作为高校与地方政府等通过签订协议开展合作共建的独立法人机构,高校地方研究院以科学研究、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人才引育等为主要职能,主要由高校及其指派的人员运营管理。我国高校地方研究院的建设,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合作共建的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向创新驱动转型以及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需要,高校地方研究院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不同形态的高校地方研究院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从实践来看,高校地方研究院对于科技创新区域协同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作用。

    一是聚焦政产学研多元主体科技创新协同功能,形成高校策源、企业研发、平台攻关、概念验证、成果孵化的区域联动效应。科技创新区域协同体系离不开政府、高校和企业等主体密切协作,特别是我国近年来日益重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但以往能够有效协同上述三大主体的中介服务机构或合作平台不足。大学的技术转移中心、科技园等机构,以及校企共建的创新联合体、技术开发中心、产学研合作中心等平台,在促进高校成果产业化、实现校企双赢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却难以实现校企与地方政府的联动。市场上或政府创办的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一定程度上整合了技术需求供给信息,但难以有效贯通企业与高校的组织边界。校地共建的非独立法人平台能够推进短期合作项目或单项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但因其扎根地方的力度与稳定性不够,无法实现校地与企业的全方位深度合作。

    高校地方研究院是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的独立法人机构,特别是部分地方研究院由政、校、企三方共建,为实现政产学研协同联动构建了良好的基础。高校地方研究院实行理事会(管委会、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所长、总经理)负责制,理事会(管委会、董事会)成员一般由共建方代表共同组成,使得高校地方研究院更易于发挥协调科技创新各主体的功能。

    二是构建区域创新场景及生态,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科技创新的成果、人才要素主要在高校,资金要素主要在政府、市场,成果供给与需求信息要素分别在高校、市场,各类要素难以集聚产生“化学反应”。这导致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出现了两种现象:一种是成果转化早期项目由于风险较大无人愿意资助;另一种是高校手握创新成果但不知道转化需求在哪里,而企业需要核心技术却找不到创新源头。

    高校地方研究院整合科技、教育、人才、技术、产业、资金等要素,实现了多要素开展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集成化。作为高校的派出机构,高校地方研究院可以便利而准确地掌握高校的科技成果与人才信息,并在需要时将其引进。高校地方研究院建在区域创新主体要素聚集地,有利于深入当地企业了解确切的技术需求信息。地方研究院比高校更靠近市场,比市场更贴近高校,打通了校企之间的“信息孤岛”。高校地方研究院的建设经费主要由地方政府提供,并搭建了较为完善的融资体系,可以整合政府和市场两方资源。

    三是加速知识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为区域技术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提供有效支撑。近年来,高校技术转移机构数量显著增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校内流程也基本贯通。然而,校内流程与校外的中试放大、创业孵化、财务融资、市场开拓等流程衔接不畅问题依然存在。一方面,由于土地面积和空间载体受限,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实验、产业化等阶段缺乏场地和应用场景。另一方面,高校科研人员大多擅长科学研究但不熟悉市场运作,也缺少优秀管理人才形成合作团队并推进成果转化或商业化。

    高校地方研究院打通了从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再到工业化生产的相关环节,可实现科技成果一站式转化与成果转化一体化服务。本身具备研发功能的高校地方研究院,科技成果研发成功后可直接就地产业化。绝大部分高校地方研究院具备成果转化功能,会主动从高校发掘具有转化潜力的成果,并通过研究院载体为项目转化提供专业咨询、中试场地、产业化公司设立、团队搭建、财务融资和市场开拓等服务,实现高校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要素的高效转化与衔接。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3-27/xw_7121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