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互联网已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深刻地改变了舆论传播和媒体生态,更给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实践,基于实体化融媒体中心建设,聚焦平台、内容、载体、阵地、队伍、运营等六个方面的改革创新,构建网络育人新格局。
聚焦平台数字化。学校打造了一个具有科技感、未来感、技术感,富有生命力,具备不断探索和前进精神的“星际空间式”实体化融媒体中心。中心建有指挥调度区、舰桥核心区、新闻发布区、融媒生产区、金课录制区、策划沙龙区六大空间,实现了集信息采集、报送、培训、舆论引导、热点跟踪、新闻宣传“六位一体”的融媒阵地。同时,开发了“小金快跑”新闻采编审发一体化应用平台,作为全校新闻素材的中枢,实现了信息的快速流通,让新闻安全地快速“跑”起来;开发了“小金瞭望”舆情指数应用平台,建成集指数考评、舆情监测、舆情处置等为一体的智慧舆情管理平台,用数字信息有效提升阵地监管战斗力;开发“理响金职”数字思政应用平台,统筹建设校本思政理论学习资源库,建设虚拟现实实践基地,丰富学习内容、促进学习有效性。
聚焦内容品牌化。学校遵循全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挖掘各领域潜在育人元素,优化网络文化内容供给,打造富有金职特色的网络育人品牌。一方面推进思政品牌网络化。立足学校发展特色,深入挖掘“金职别样”“金湖诗会”“阿郎卫士”等校园文化品牌中蕴含的特色思政育人元素,通过网络手段进行加工,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与影响力,引导青年学子强化理想信念。另一方面推进网络思政品牌化。加强网络文化正能量的弘扬与传播,打造“金职说”“金职故事”“宣讲进行时”等在线思政品牌,在寻求网络文化与思政建设多元融合路径的基础上,打造特有的文化品牌,把地方特有的优秀网络文化资源宣传好、利用好,既丰富思政建设的内容来源,又支撑思政建设的模式创新。
聚焦载体浸润化。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不断创新思政教育新方法、新路径,巧用网络让思政教育润物无声。推出“一周一融媒”融媒教学场景,结合各类学习主题,开展“思政星课堂”“开学第一课”等一系列思政宣讲活动,打造系列“融”课堂,通过融媒直播的形式,活化教学形式和内容,推动思政教育走深走实走新;推出融媒网络文化活动场景,开展“融媒网络文化节”“网络育人优秀作品推选展示”“网络文明在身边”等网络文化建设活动,以网络作品创作比赛、网络趣味文化活动的形式,让青年学生参与到网络思政产品开发过程中,使网络思政延伸至线下、融合进日常,实现育人、自育。
聚焦阵地融合化。秉持“青年在哪,工作做到哪”的理念,学校不断推进平台扩容、合作破圈、研究破题。推进网络思政“号阵”融合,构筑了以校园网、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微博、抖音、今日头条、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平台为主的网络传播格局,近年来学校融媒指数在各级各类榜单中均位居前列,连续多年入围全国年度高职高专官微十强;推进网络思政“校媒”融合,与《浙江日报》、浙江卫视、金华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建立共享联盟、协作基地,强化思政内容输出,建立云端思政新智库;推进网络思政“研训”融合,聚力学校宣传部门、有关专业优势,建立“宣传部门+专业学院+研究平台”“融媒体中心+专业实训室+校企合作基地”的“3+3”协同模式,开展网络思政、传播技术等方面的创新研究。
聚焦队伍专业化。网络思政队伍建设是推动育人效果实现的关键所在,学校通过组建、培养、发挥三支队伍的作用,深化网络育人实效。建设校园媒体联盟:由宣传部门牵头全校各新媒体主管单位成立校园媒体联盟,通过联合策划、联合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力量共汇,进一步凝聚了思政育人合力。建设网络思政专家队伍:培育专家型的网络思政名师,建成省级思政名师工作室2个以及校级网络思政工作室5个、辅导员工作室16个,专业化打造网络思政产品,开展丰富的育人活动,多渠道做好学生思想成长引路人。建设大学生记者团:组建以学校学生记者团为主、二级学院新闻中心为辅的学生宣传工作队伍,队伍人数达400余人,负责院校各类网络媒体的运维。学校与金华传媒集团共同建立的融媒体学院,为学生记者提供专业培训和就业机会,也成了金华乃至浙江的融媒人才“蓄水池”。
聚焦运营规范化。学校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成立网络思政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落实网络思政工作责任主体。梳理校院两级工作特点和内容,健全融媒体工作机制,出台校内新闻报送与发布工作实施办法、新闻发布与新闻宣传工作管理办法,明确新闻宣传工作原则、报送规范等。出台校园新媒体管理办法,针对新媒体建设,校园新媒体平台的范畴、组织管理、内容发布等制定了标准。在网络安全方面,出台舆情信息处置管理办法、舆情信息处置实施办法,全面落实网络信息安全主体责任,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形成了正向稳定的校院两级宣传工作考核评价体系。
(作者系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