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在户外嬉水。丁敏 摄
我和花草做游戏。缪菊琴 摄
那天晚上,史卫华写完开题报告,已经22点了。她骑着小电驴,一路唱着歌回家。想到后面几年将要做的这件事,对孩子、教师和自己来说,可能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她特别喜悦。
史卫华是镇江市润州区九华山庄幼儿园园长。让她特别开心的这件事,是她和教师们将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大社会去探索。“我当时想,哪怕孩子们到南山去,躺在草地上啥也不干,晒晒太阳,都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如今,到南山去探险、到小区去散步、到田地去挖菜,已经成为该园教师和孩子们经常性的活动。
作为国家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经历10多年的内涵建设,镇江全市优质园覆盖率已达91.97%。
有人说,在镇江,每一所园都有看头,民办园也争着抢着要改革……记者不禁好奇,这种改革热情和质量意识是如何迸发出来的?
支点一:学前教育怎么管?
政府保障给力 幼儿园安心改革
生活环节、游戏环节在一起,学习环节各回各班;有专门的午睡室,两个班游戏区域打通,孩子们两边跑……在镇江经开区港口幼儿园,两个小班的36个孩子,虽有教室的间隔,却仿佛是亲亲密密的一家人。
这是一所小规模幼儿园,有102个孩子。去年9月,朱小琴新任园长,她发现这所国企转制的幼儿园“很温暖很幸福”。
2020年1月,港口幼儿园由镇江经开区政府接管后,犹如一次新生。政府投入200多万元改善幼儿园硬件环境,原有教师参照经开区人事代理教师待遇,低于标准的往上靠,高于标准的,在原基础上同步增长。
“我们区里的老师不为待遇发愁,无论在哪一个边缘角落,待遇都一样。”经开区学前教育科科长贾文芬说,幼儿园从建设到投入,全部由区财政一肩挑,对于人事代理教师,还建立了待遇增长机制,所以教师们都安心从教。
在这里,每个孩子跟小学生一样,每年可以获得700元生均公用经费,此外还有每年200元玩教具更新费、22.5元维修费。更让朱小琴安心的是,假如有一天生源下降,不足100个孩子,区里还是会按100个孩子来拨付经费。
港口幼儿园的变化,是镇江学前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一个缩影。
2010年,镇江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学前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地区。这些年,镇江历经“扩资源、调结构—保运转、建队伍—健机制、促均衡—强规范、提质量”四个发展阶段,基本形成了“事业以公益普惠为主、园所以公办园为主、经费以公共财政为主、师资以公办教师为主、管理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发展格局。
在经费投入上,镇江充分发挥政府投入主渠道作用。2022年,全市学前教育财政投入占全市财政性教育投入的7.98%,部分区、市超过10%,扬中市高达13.06%。
“明确各级政府的职责,以一系列政策健全运行机制,再加上对政府的督导考评,以及政协、人大介入专项督查,这些举措保障了学前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镇江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孙鹏说。
截至目前,镇江市现有幼儿园282所,普惠园覆盖率达92.61%,公办园覆盖率达69.03%,公办园教师占比近70%。
强保障、夯基础,是镇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一个支点。
支点二:教师队伍怎么用?
配齐教研员 培优保教人员
2014年,镇江市教科院学前研训员王兰,第一次看到江苏省关于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通知时,很惊讶,因为里面有好多书单,这是以前下发的文件中不曾有的。
惊讶过后,她如获至宝,“那些书我读了,感觉非常好,然后就很激动,几十本书,我给7个县(市、区)的教研员,每人买了一套”。
回顾这些年的教研历程,王兰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点火者:“我到哪个地方,就烧一把火,把研究的火烧起来,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她说,教师的成长不是别人告知的,而是怎样把他内在的激情、主动学习的能力激发出来,然后再给他一些支架,“这个方法很灵的”。
说到这里,王兰翻开手中这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这是她每次教研必带的书。遇到问题,她直接让大家翻看哪一页第几行。
多年的翻阅,这本书已经泛黄变皱,里面有密密麻麻的批注。
如果说“回到国家文件”是王兰的第一个章法,那么第二个章法是“回到教育现场”。研究孩子、发现问题、找到方法、实践验证、用证据说话,王兰发现,在不断经历这样的回溯性教研中,教师们逐渐树立起了信心:“我也能成为一个研究者、一个专家,我也能做主角,上来发言。”
2017年,为深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江苏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学前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参照该文件,镇江按照每1—2个乡镇(街道)配备1—2名专兼职教研员的规模,选聘专职教研员15名、兼职教研员50名,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斜向到角”的服务指导网络。
“在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这支教研员队伍与行政密切配合,很好地引领了方向。”镇江市教育局学特处原处长史雪君说,镇江在实践中总结出“三层四式”教研模式,三层指的是以园本教研为主体、以共同体教研为骨干、以区域教研为补充的教研网络,四式指的是靶向式、联合式、体验式、复盘式四种教研方式,“在高校与教科院专家的联合指导下,四式教研交叉实施、全员卷入,为保教人员专业成长提供了最直接、最有效的支持。”
如果说“三层四式”教研是广覆盖、托底部,那么“项目+人才”则是打造一个个高地。针对特定人群,镇江先后推出内涵发展领衔人、名园长工作室等项目,通过专项经费扶持、专家团队帮扶、定期交流展示、组织成效考核等方式,持续催动教师内生动力、唤醒专业自觉。
近3年,镇江学前教育新增正高级教师5名、省特级教师2名、市名园长5名。
强队伍、重教研,是镇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二个支点。
支点三:课程改革怎么推?
典型辐射全覆盖 资源共建共享
2023年11月,一位省里派来的信息采集协助员,来到丹阳市练湖中心幼儿园。她此行的目的,是监督教师朱爱萍开展半日活动的视频信息采集。
朱爱萍像往常一样,组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拍摄者追踪她的行动路线,最后形成了一个总时长45分钟以内的视频。
这是江苏省第九届幼儿园优质教育活动评比赛前的一幕。
比赛那天,半日活动视频信息占50%分值,半日活动反思和现场答辩、日常保教活动计划分别占30%、20%分值。朱爱萍最终获得了一等奖。
“选手要反思,为什么这样组织,然后现场答辩。”园长韩丽娟说,与以往赛课相比,这是一次颠覆性的比赛,视频拍摄的是自然化、常态化的日常活动,“我们的老师非常自信从容,很有松弛感。”
练湖中心幼儿园作为省、市首批课程游戏化项目园,近年来先后与丹阳11所公办园、民办园组成了课程游戏化项目共同体,与镇江市内5所园组建了园本课程建设共同体,通过定期的跨区域共建共享活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
幼教集团化发展是丹阳的一个优势。每学期,丹阳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朱丽云,都会收到6大教育集团报上来的问题清单,紧接着,她会跟教研员商量,哪些是市级层面、集团层面要解决的问题。
“尽管大多是松散型教育集团,但我们坚持方案‘一体规划’。”朱丽云说,教育局赋予集团理事会一定的事权和财权,这种灵活的制度,促进了园所抱团发展,也促进了区域教育均衡。
灵活的制度,也调动了幼儿园研究的积极性。这几年,6大集团瞄准小问题做研究,已经形成了6个区域的材料提供系统策略。
近年来,镇江市级层面做好统筹规划,以5批《指南》实验园为引领,培养项目园,组建共同体,带动项目区,实现了各区“园—群—域”的滚动发展。目前,7个区域均成功申报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区,6个区域已高水平通过验收。
“如果说第一轮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从园到群再到域,是以点带面,那么接下来的第二轮要反过来,以面促点。”镇江市教育局学特处副处长赵丽娜说,如此循环下去,就能通过典型辐射,覆盖所有园,最终实现区域保教质量的整体提升。
典型辐射,绕不开优质资源共享。
蘑菇岛、小山坡、农村博物馆……句容市下蜀镇中心幼儿园的环境自然而富有野趣。园长杨华俊说,各种资源怎么用,幼儿园会做课程审议,在顶层规划时,就渗透了教育目标。
她用升旗台举例说,在园期间,每个孩子都要做一次升旗手,“表面上看,这是一种行为学习,但实质是爱国主义教育”。
下蜀镇中心幼儿园是句容市学前教育的领头雁,也是句容市做课程资源研究的一个缩影。句容市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科长孙建霞说,句容市课程资源研究经历了三次转型,从“拿来即用”,到兼顾孩子的兴趣需求进行筛选,再到既关注孩子的兴趣需求又关注价值。现在,教师在使用资源时,有了更多的“指向孩子经验生长”的意识。
“以往觉得建设园本课程就是去编书,现在我们把它理解为一个动态的资源库。”杨华俊深有感触地说,“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我上学时就会背,但以前不太理解,现在真的能把它落地了。”
为促进典型辐射引领,镇江开发了资源共享云平台,按照“园推荐—县初审—市终审”,以及点击量、园所反馈等,定期更新,确保优质资源在线。
典型引路,资源共享,是镇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第三个支点。
10多年来,围绕保教质量提升这个中心,镇江以机制、队伍、课程三个支点,为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呈现出全新的教育生态。
亲历这一历程,镇江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黄科文深切地体会到,学前教育是教育生态链中的重要一环,让儿童在游戏、生活、交往中学习与发展,享受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对人的一生和整个教育生态的塑造都有重要影响。镇江10多年改革带来的,不仅是对儿童与教育的反思,更是对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的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