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丝瓜种子和普通的丝瓜种子一样吗?”近日,在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都司镇白刘庄小学,牡丹区科协技术人员在流动科技馆为这里的小学生讲解太空种子和普通种子的区别,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近年来,菏泽市牡丹区不断强化顶层设计,区域整体推进,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助力学生追逐科学梦想。全区在科学教育方面累计投资6000多万元,增加专职科学教师120人,增加科普课程62门,新增科学场馆7个,现已形成“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参与”的科学教育体系。2023年,牡丹区获评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
通过试点推行科学教育副校长、科技辅导员进校指导,引领带动校内科学教育提质增效是牡丹区的重要抓手。今年,牡丹区在十余所学校先行试点,聘请牡丹区科协的十余名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学校的科学教育副校长和科技辅导员,通过集体教研、研发课程等形式帮助学校统筹科学教育资源,强化科学教师队伍培养,提升科学教育水平。
新学期伊始,牡丹区点将台路小学科学教育副校长王秀芳,就带领学校6名科学教师进行集体备课,探索在科学教育课程中如何培养青少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怎样在《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这一课,让学生在亲自动手参与的实验探究中,提升透过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王秀芳说。
在科学教育副校长的带领下,牡丹区聚力打造由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计算机、美术等学科的骨干教师组成的科技辅导员队伍,开展科学知识普及、科技赛事指导等工作,引导学生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牡丹区第二小学的科技竞赛,牡丹区东关小学开发的人工智能、3D打印、无人机、创客等课程,培养了一批“科技小明星”。
从扶持科学教育薄弱的地方入手,助力乡村学生逐梦科学梦想,是牡丹区开展科学教育的一大特色。牡丹区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是一所农村学校,之前科学教育资源薄弱,近两年在该校建成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心已投入360多万元,包括6个科学展厅和1个流动科技馆,丰富的仪器设备让这里的农村学生享受到了和城区孩子一样的教育资源。
“学校每周都有固定的科学课程,我喜欢VR体验课,戴上VR眼镜,就能看到奇妙的立体影像,很多很难理解的问题都变得非常直观,身临其境,就很好理解了。”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七年级学生李锦诚说。吴店镇中心初级中学校长张奇介绍,该校借此建设创意搭建、VR体验、航模无人机、机器人编程等十余个科学教育特色课程,把实用科技“带”进课堂,在农村学生心里种下科学的种子。
强化校馆科学教育协作,实现“双向奔赴”,也是牡丹区推进科学教育的有效一招。牡丹区第三实验小学就把课堂搬进了菏泽市科技馆,学生带着科学教育课程中的相关问题开展“探索发现”之旅,了解科学奥秘,学习老一辈科学家无私报国的精神。
“这学期已经有十多所学校师生来我们科技馆上课了。”菏泽市科技馆工作人员靳庆壮介绍。不过科技馆只是其中一站,牡丹区通过强化部门协作,全面动员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工人文化宫等场馆资源开放,共建“科学教育社会课堂”专家团队,开发适合中小学生的科学教育课程和项目,构建起了科学教育社会课堂阵地集群,并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管理,通过“菜单式”“自助型”等模式,实现科学场馆与学校的有效对接,提供优质服务和利用效率。
“我们将按照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要求,在课程资源开发、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方式变革、教育评价改革、场所场景构建、社会力量整合等领域和环节,持续深入探索科学教育实施的有效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让科学引领学生快乐健康成长,成就学生美好未来。”牡丹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刘训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