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市教委公布2024年度推进首都教育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提出将数字素养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基本要求并纳入教师评价体系。
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对其自身专业发展至关重要,而且也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未来竞争力。将数字素养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将充分发挥教师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同时也为落实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重要支撑。一方面,这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将时代要求和现实需求转化为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教师努力提升数字素养,以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榜样;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提升个人数字素养,可以更好地利用数字技术改进教学方式,发挥数字技术赋能优势,构建个性化教学模式,深化因材施教,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当下,教育数字化战略深入推进,教师的数字素养是转型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以及传统教育教学理念、模式和方法在教师思维中根深蒂固等,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面临诸多现实困境。数字化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对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应用能力较低,对新的数字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存在畏难情绪和抗拒心理等,都将会影响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数字素养已成为教师的“必修课”,如何上好这门“课”,需要政府、学校、教师等多主体共同发力。
政府要扮好“指挥者”角色。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道路上,只有指挥精准、方向明确,才能驶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快车道”。为此,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提供专项资金和人力资源,加大对数字化校园的投入力度,为提高教师数字素养提供基本保障。如升级改造硬件设备,夯实数字化校园网络基础,优化信息软件及资源库建设,推进教学软件的实施应用。
学校要扮好“设计者”角色。在提升教师数字素养的道路上,只有描画好“路线图”,细化好“施工图”,细心培育,用心扶持,才能跑出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加速度”。一方面,学校应统筹规划学校的数字化发展,优化校园环境,营造有益于教师数字化转型的教学文化;另一方面,加强校本培训,根据教师年龄、学科和数字化水平的不同开展分层研训,组建以青年教师为引领的数字化研修队伍,以点带面实现教师数字素养整体发展。此外,进一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增加数字化教学能力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细化不同类别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价指标,分层分类精准评价,实现以评促教,以评促改。同时,建立创新奖励机制,表彰在数字教育方面作出创新贡献的教师,鼓励更多教师加入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中。
教师要扮好“践行者”角色。教师是数字化转型的主力军,只有教师主动发力,才能打通数字化转型新征程的“最后一公里”。为此,教师要积极学习和掌握数字技术,转变观念、角色,逐渐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促进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在日常教学中有效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利用新型技术工具,变革教学模式,推动教育和学习活动重构,并在反复实践中更好地适应、解决数字化教育带来的问题和挑战。
发展数字教育,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发展所需、改革所向。教师数字素养是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因素,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既是每一位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更是政府和社会应尽之责、应立之功。
(作者系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