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箭、抢糍粑、滚铁环、打陀螺、板鞋竞速……这是3月30日,广西大学开展第十届“三月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文化体验展示系列活动的项目。
一年一度的“广西三月三”即将到来,广西举办一系列活动助推民族团结,各大中小学校也不例外。近年来,广西教育系统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不断铸牢各族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在“学”中铸牢民族团结之本
走进桂林市回民小学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校园的走廊、板报、橱窗介绍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桂林市回民小学作为广西首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试点学校之一,充分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学习成长全过程。
广西教育厅民族教育与教材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广西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开发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地方教材,编制《广西民族团结教育读本》,有机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容,供小学三年级至初中八年级学生使用。
近年来,广西先后出台文件,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列入市县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范围,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列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将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任务纳入教育事业规划重点实施。2023年起,还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纳入中考考查范围。
在“玩”中夯实民族团结“压舱石”
近日,梧州市长洲区龙平小学学生在课间练习跳竹竿舞,梧州市长洲区新兴二路小学学生在课间练习“同心击鼓”,迎接“三月三”的到来。
文化传承,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每年“三月三”来临之际,广西在全区各级各类学校中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活动,定期举办中小学民族团结进步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优质课评比等活动。
在南宁市新兴民族学校操场的东北角,一堵近百米的围墙上展示着广西各民族文化知识。该校校长吴鸿丽说:“在校园里,知识是学生们渴望的雨露,而民族文化、民族体育、民族手工艺等则成为学生们的快乐源泉和‘营养剂’。”
近年来,广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创建100所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学校、156所民族文化教育示范学校、100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示范学校。
在“育”中打造红色教育品牌
靖西市龙邦镇护龙村是个壮族村寨,在这里,不少村民家的窗户下就是国境线,每家每户屋顶都悬挂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这个“国旗村”,村里的孩子都就近到龙邦镇中心小学就读。
“4颗小星环拱于大星之右,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和人民对党的拥护……”尽管已经把五星红旗的象征意义讲了无数次,但龙邦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周庆还是生怕自己的讲述中有遗漏。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周庆告诉记者,为深化爱国主义教育,该校每年都要举办“爱国护边”系列活动,把爱国主义教育课堂搬到界碑前、巡逻路上。
防城港市防城区那良镇滩散小学和龙邦镇中心小学一样,也是一所国门学校。学校2001年起开展“爱祖国,护界碑”爱国主义教育,如今,“红领巾护界碑小队”从最初的15人增加到300多人,护界碑活动还向多所边境学校扩展。
广西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品牌“国旗工程”,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513个国旗工程点覆盖陆海疆一线。沿边各市县依托国旗工程,结合“五四”“六一”“少先队建队日”和开学季等节点,定期组织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国旗在我心中”“向国旗敬礼”等主题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爱国爱旗护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