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话题:您读过与人工智能或数字教育相关的书吗?您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对现有的阅读方式产生影响吗?(详见3月13日《》第九版)
辽宁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崔廷宝:
人工智能强势袭来的当下,人类阅读方式的选择多了起来。人工智能给我们带来了阅读上的便利,比如搜索功能、简单互动等,但是无论怎么智能,人工智能阅读也止步于创造之边,远离创新之外,其强大的阅读助力更像身边有极大数量、极高效率的书籍搬运工,能够将我们所需要阅读的书籍瞬间运到眼前。同样,人工智能阅读的其他助力方式也是完全依赖网络资源进行的。比如,我们能够了解一部书的概要或者与人工智能互动谈阅读体会,完全是因为人工智能后台的网络资源库中有这些存储,而这些存储的来源仍是人类阅读所创造并输入进去的。从这层意义上讲,人工智能阅读更像人类所面对的一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或者是一座电子图书馆,只不过查阅起来更快捷些。由此可见,人工智能阅读有其长处,更有致命的短处,那就是它依赖网络和电源生存,不具备人类阅读后所产生的创造和想象的功能。依赖网络化信息存储库的最大弊端,就是人工智能阅读不能进行高质量、高水平的自主创造,即使升级换代,也跳不出简单模仿、复制粘贴、东拼西凑的圈子,因为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阅读辅助工具,不能强迫它做完全没有可能的东西。那种阅读后抒发情感、升华思想、渲染气氛、品味生活、回归现实、享受浪漫等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事情,还是交给阅读后的人类大脑处理好了。
江苏省南京市岱山实验小学教师谷建:
在信息化时代,人工智能如同一股强大的引擎,正悄然改变着我们的阅读方式,其在数字教育中的首要角色便是个性化推荐系统。借助大数据和机器学习算法,人工智能能够精准地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供量身定制的阅读材料,使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和精准度显著提升。这无疑拓宽了阅读的边界,让每个人都能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航道。
然而,尽管人工智能带来了诸多便利,其对深度阅读和批判性思考带来的挑战却不容忽视。阅读的本质是理解和反思,这是人工智能目前难以完全复制的。它可能促使人们过于依赖快速的信息抓取,而忽视了深入探究和独立思考的过程。同时,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交流和情感共鸣是人工智能无法替代的,面对面的讨论和分享能培养出更为丰富的社交技巧和情感理解。
因此,人工智能对阅读的影响是双刃剑。它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扩展了阅读的广度,但也可能削弱深度阅读和人际互动的能力。未来,我们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的力量,同时保持对传统阅读方式的尊重和珍视,确保人工智能在赋能阅读的同时,不会失去人性的温度和深度。在这个智能与人文交织的时代,阅读将继续是一种既智能又富有深度的体验。
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南省委员会宣传处副处长甘正气:
人工智能工具写作的优点主要是速度飞快,很快就能交出全文,而且注重层次性、没有错别字,另外还有如下特点:一是开门见山,没有渐进婉转;二是质朴平实,没有文辞修饰;三是自说自话,没有旁征博引;四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风格;五是高度理性,没有人类情感。
从人工智能工具写作的特点可以看出,其最大缺点是缺乏文学性,从而缺少可读性,没有修辞是其最大短板,因此人工智能工具在文学创作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人工智能工具写作速度快、注重层次性、没有错别字等几大优点,让它在应用文写作方面有一定前景。但应用文写作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受众,因此需要更加慎重,目前绝大多数应用文写作的任务还不能交给人工智能工具。应用文写作的首要要求是准确明白,让人一目了然,对于少部分格式非常明确的应用文,例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要求非常明确的三种法定公文即“通知”“函”“纪要”,人工智能工具在经过改进升级后,或许未来可以写出正确率较高的初稿。
(董嘉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