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博物馆展览可多些受众思维

网友投稿  2024-04-17 08:08:08  互联网

    据《北京日报》报道,京城各大博物馆参观热度持续攀升,但记者探访20余家博物馆后发现,有些展陈细节让观众感觉不太“友好”——展品说明牌“惜字如金”,只知道展品名,用途全靠猜;掏出手机扫一扫讲解二维码,页面一直不显示;贴在展柜玻璃上的说明文字,看着挺美观,读起来费眼睛……

    近年来,“博物馆热”持续升温,青少年群体日益成为参观博物馆的主力群体,很多的研学活动也将博物馆作为重要的学习项目。当逛博物馆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体验活动,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兴趣爱好时,博物馆相应的展陈设计、配套服务等也应优化升级,提高友好度。

    从反馈来看,多数让参观者觉得不够友好的细节,其实改进起来并不难。例如,有的展览说明中生僻字较多,只要标个拼音就能解决;有的说明牌摆放的位置很低,一般参观者不得不“弯着腰、使劲看”,只要调整一下高度即可……说到底,还是需要博物馆在展陈设计等方面,真正多一些用户视角,最大程度兼顾不同群体的参观需求,提升整体的参观体验和人性化服务水平。特别是随着未成年参观者越来越多,一些博物馆针对儿童推出了一些高质量的专题展览,并举办各类“小小讲解员”比赛等,把“殿堂”变“课堂”。让文物保护成果以更为生动的方式惠及更多孩子,其实就是一种用户思维的体现。

    事实上,博物馆接待参观者的过程,也是在进行一种双向的交流。一方面,参观者在博物馆内获得相应的知识和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不断增加的参观者也对博物馆的服务水平进行更全面的审视。接受并正视这种审视,其实就是帮助博物馆在服务方面查漏补缺,最终助力整体服务质量和专业度的提升。

    之前有网友讲述过一个案例:一名游客在游览辽宁省博物馆时,发视频提了一个建议——能不能给大厅放置一些椅子?因为很多游客,参观累了只能席地而坐。而就在视频发出的第二天,辽宁省博物馆各楼层就出现了供游客休息的长条椅、沙发。这样的双向良性互动,实乃参观者和馆方的共赢。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一般的认知中,这一说法主要是指博物馆在历史文化知识的输出上扮演着大学的角色,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但其实,博物馆秉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升对参观者的友好度,也是在另一维度扮演好大学的角色,即通过自身的实践示范,推动人性化、无障碍的服务与设计理念在社会的传播。当前,无论是小到公共场所的无障碍通道建设、无障碍卫生间建设,还是大到儿童友好型社区、城市建设等,整个社会的无障碍设计理念,其实都还需要进一步推广并实施。若博物馆在这方面能够真正把无障碍设计、参观者友好度保障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未尝不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在更深层次助力公共服务友好度乃至社会文明程度的提升。

    当然,每个博物馆的展品和定位都有区别,无障碍设计也要充分建立在布展专业性和藏品保护需要的基础之上。这其实也更考验博物馆在服务上的综合能力。随着“博物馆热”的持续,相信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会在与参观者的互动中更好地磨合,进一步提升运营质量和服务水平。

    (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4-19/xw_7193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