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读书,才能塑造美好的教育心灵

网友投稿  2024-04-25 08:08:08  互联网

给儿童美好的阅读体验。视觉中国 供图

■特别策划·世界读书日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定为“世界读书日”,旨在推动更多人去阅读和写作,享受阅读的乐趣。让我们回望世界历史长河中的著名教育家,从他们的经典著作和人生经历中,感悟阅读之道,凝聚教育路上前行的力量。

让-雅克·卢梭:

阅读在于愉悦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思想家和教育家,其著作《爱弥儿》是流传至今的教育经典著作。卢梭本人是一个非常热爱阅读和写作的人,他在年轻时就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经常沉浸在书籍中,特别是古代文学和哲学,同时也喜爱与自然和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学作品。这些阅读经历成为他教育理念形成的重要基础。卢梭在《爱弥儿》中提出,要让儿童最初看到的都是适合他看的东西,主张儿童应该接触那些能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能力和审美情趣的作品,而不是过早暴露在成人世界的复杂和矛盾之中。卢梭认为,阅读应带来愉悦和启发,应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来选择适合的读物,而非单纯进行知识灌输。只有让儿童阅读那些符合其年龄和兴趣的书,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成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塑造出美好的心灵。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应该如何选择书籍?卢梭曾说过,读书不要贪多,而要多加思索。阅读并非盲目追求数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思考和联系,消化所读的内容,进而获得真正的智慧和启迪。对于卢梭而言,读书是驱散生活中不愉快的最好手段,面对困境和挫折的时候,读书是疗愈心灵的最佳方式。

弗朗西斯·培根:

泛读为主,精读为辅

    弗朗西斯·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在《论读书》中以深邃的笔触探讨了读书的诸多奥秘。阅读发生前,培根强调自主筛选书籍的重要性。不同种类的书籍涵盖不同学科的知识,历史使人明智、诗歌激发想象、数学赋予精确、自然科学赋予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和修辞学则让人善辩。读者应当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审慎选择书籍,以确保阅读过程能够带来真正的收获。同时,选书时需考虑自身的认知水平,一定要适合自己的阅读难度,避免因过深或过浅而失去阅读的兴趣和动力。阅读过程中,培根主张采取“泛读为主,精读为辅”的策略。对于大多数书籍,读者只需获取大致的内容和理解,而对于具有深刻哲理或独特见解的书籍,则应细细品味其中的智慧。此外,培根还强调思考的重要性。阅读不仅仅是文字的浏览,更是思维的碰撞和启迪。因此,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将书中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相结合,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吸收。阅读完成后,培根提醒,要将书本知识应用于实践。阅读的目的并非局限于获取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并持怀疑态度去检验和思考,不断地积累和比较,才能真正活学活用,以达到美化人性、充实经验的效用。

约翰·洛克:

不要强迫儿童阅读

    约翰·洛克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在教育论著《教育漫话》中,他对正确的阅读和学习作了详细解读。在洛克看来,不能强迫儿童阅读,儿童的兴趣和天性应该被充分尊重。家长和教师在引导儿童阅读时,应该采取耐心、细致的教学方法,避免过于严格和急功近利。他提倡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和阅读。洛克推荐的书目之一是《伊索寓言》,特别是配有插图的版本。因为生动直观的图片会让儿童感受到快乐,从而自发地去阅读和求知,体会到开卷有益的道理。所以,在儿童开始读书时,最好选择适合其能力且具有丰富趣味的书,如此,书中的乐趣会吸引着他不断阅读,他的脑中也会逐渐形成正直和智慧的根基。洛克提出,适合儿童阅读的内容还有一类简单明了的道德规则材料。儿童通过反复阅读,做到烂熟于心,随着年岁渐长,这些抽象的道德训诫就可以慢慢转化为儿童在生活中的行为准则。

赫伯特·斯宾塞:

开展快乐的阅读教育

    赫伯特·斯宾塞是19世纪英国社会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教育世家,即便因健康问题早早结束了学校教育,依然通过自主阅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倡导的快乐教育理念奠定了基础,并在其著作《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斯宾塞以自身的成长经历为鉴,强调阅读的时机宜早不宜晚。他提倡每个家庭都置办一些藏书,并坚持每天在固定时间段抽出15分钟为幼儿朗读。这个习惯不仅能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幼儿对知识的渴求,还能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家长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的图书。3—6岁的儿童可以读那些文字简短生动、插图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年龄稍大的儿童则可以在家长的引导下阅读一些奇幻、传说故事,以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玛利亚·蒙台梭利:

阅读是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

    玛利亚·蒙台梭利是意大利教育家,蒙氏教学法的开创者。她强调“解放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性和内在发展规律。这些教育理念对学前和小学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她认为,在人类的本能中,对知识的爱远超过无意义的玩乐。在她看来,阅读是自我教育和探索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儿童智力和情感发展的关键。蒙台梭利提倡,教师应创造一个丰富的阅读环境,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接触书籍,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蒙台梭利本人非常热爱阅读,也是一位作家,许多人都读过她的《童年的秘密》。在她的另一本著作《发现孩子》中,她强调通过创造性地利用阅读材料来支持孩子的好奇天性。在蒙氏教学法中,教材须图文并茂且与儿童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书籍是辅助儿童打开新大门的钥匙,儿童在阅读中要能够接触不同的思想,吸收不同的知识,这不仅有助于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能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教师需要做的,是挑选和设计适合儿童的阅读材料,使之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相联结。蒙台梭利对阅读的看法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影响,也为父母的家庭教育理念带来了启发。“蒙氏阅读法则”强调,家长在孩子低龄阶段应给予孩子愉快的阅读体验,通过选书、朗读、划指跟读、体验创造等诸多方法,带着孩子了解自然和社会,获得知识和经验。

让·皮亚杰:

儿童通过阅读主动建构知识

    让·皮亚杰是瑞士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其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至今仍在教育心理学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其著作《儿童智力的起源》中,皮亚杰详细阐述了儿童智力发展的4个关键阶段,为理解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学习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他强调,教育的实质在于引领儿童逐步建构和发展思维图式,其中,阅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单是知识的源泉,更是儿童认知和心智发展的关键。皮亚杰所描绘的幼儿阅读过程,是一种融合多感官体验的活动。通过对图像和文字等多种表征形式的关注,儿童能够在思维中积极构建信息,甚至进行逻辑推理。儿童在与新概念的接触中,可以挑战和扩展自己的认知边界和思维深度。阅读不仅为儿童构筑起丰富的知识体系,还促进了他们语言和思维能力的成长。皮亚杰认为,教师在促进儿童阅读和认知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方式,适时提供相匹配的阅读材料,助力儿童思维的抽象化和逻辑化进程。除此之外,皮亚杰特别强调儿童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精神。他认为,阅读不应被看作儿童被动接收信息的通道,而应是一个主动构建和互动的过程。通过阅读,儿童能建立知识间的联系,锻炼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约翰·杜威:

学会自主阅读

    约翰·杜威是20世纪早期至中期美国教育家和哲学家,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其教育论著《民主主义与教育》、《明日之学校》等,在全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杜威幼时便养成了读书的习惯,他的著作中常常引用并评论各种不同领域的书籍。杜威主张,阅读应该是一种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活动,而不是孤立于课堂之外的单一行为。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去选择阅读的内容,并通过阅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杜威认为,教师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索、思考和实践。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精心选择适合学生水平和兴趣的读物,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过分依靠别人获得资料,无论是阅读得来的还是听来的,都是不可取的。他主张给予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权利,让他们在阅读中发展自己的兴趣和能力。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

书也是学校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多年,同时筹办了“快乐学校”。除了完成《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教育理论著作,他还发表了上千篇面向儿童的文章。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书籍是“智力生活的指路灯”,是兴趣的最重要发源地,书中充满启蒙学生求知思想的火花。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能吸引学生自觉陶醉于思索人生的目的和意义,进而培养爱国主义思想、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理想。他强调儿童的知识和智力是统一的,学生的知识要建立在广阔的“智力背景”上,因此,开展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他看来,学习困难的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籍越多,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越高。少年时期的苏霍姆林斯基深受一位博学老师的影响,自此爱上阅读。他发现,有大量的藏书,热爱、尊重知识,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是教师发挥其个性力量的源泉。书也是学校。他提倡教师充分利用书籍,教会学生积累知识和选择内容,并通过自己的读书生活去间接地影响学生。教师在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同时,还要辩证看待其与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小组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作者单位系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5-06/xw_72246.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