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作为一种跨越地理与文化界限的活动,既是人们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重要途径,又是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尤其是近两年,“网红”旅游城市层出不穷,淄博烧烤、哈尔滨冻梨、天水麻辣烫等特产都撬动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旅游市场由原来的观光游逐步向文化体验式旅游转型,新型旅游模式的兴起使地域文化作为独特的地方标识和文化遗产显得愈发珍贵。2024年,我国的旅游业进入了新的繁荣阶段,周边游和近郊游深受游客的喜爱,旅游市场也从中心城市逐步向西北方向推进,使西部旅游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而旅游教学,作为培养旅游人才、传播旅游知识的重要手段,也应根据旅游市场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模式,以文旅融合作为旅游教学的主导方向,将旅游教学与地域文化相融合,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旅游教学的效果,更为传承地域文化、繁荣地方经济、推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新型的专业人才。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紧跟当前旅游业发展形势,在积极推进旅游实践教学的过程中,重点以六盘山区民俗文化挖掘与乡村体验式旅游研究为契机,将地域文化与旅游教学深度融合,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同时为旅游课程的开发提供了珍贵的文化资源。
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构建特色实践课程
学院充分挖掘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将其融入学院实践课程,构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课程体系,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六盘山区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是甘肃省革命老区,不仅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更孕育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学院以六盘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为个案,一方面,深度挖掘当地的文化资源,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式,详细地了解和收集山区的民俗文化,既关注其历史遗迹、民间故事、民俗风情、传统工艺、地方戏曲、地方美食、节庆活动等外在表现形式,又深入研究其内在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如西吉的皮影、木雕和砖雕,平凉的泥塑,原州的窑洞遗址和传统院落,静宁的刺绣和剪纸,庄浪的社火,都是六盘山区深厚民俗文化的代表。通过对这些文化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提炼出民俗文化的核心元素和地方特色,不仅对当地即将遗失的非遗文化进行及时有效的整理,更为后续旅游教学实践提供了鲜活丰富的素材和案例。另一方面,在进行旅游课程设计时,将六盘山区的雕塑、瓦塑、剪纸、泥塑、刺绣、花灯、社火、皮影、民歌等民俗文化融入旅游课程教学,开展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手工艺制作、地域文化导览等相关课程,不但丰富和拓展了学生旅游实践课程的内容,为旅游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更激发了学生对地方文化的浓厚兴趣和探究欲望。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提升旅游教学效果
为适应当代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学院创新旅游实践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更多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此,学院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一是案例式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六盘山区民俗文化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和历史底蕴,对民俗文化产生强烈的认同与喜爱。二是情境式教学法。以六盘山区特定的民俗文化为背景,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在旅游场景中扮演导游、游客等角色,强化体验,引导学生站在游客的角度去设计旅游产品、推介旅游项目,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三是实践式教学法。组织学生以研学的形式赴六盘山区进行实地考察,安排学生参观当地的历史古迹,走访当地的民俗村落,体验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参与传统节日活动,进行观察和记录,感受并理解山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学生沉浸在民俗体验中,跟老艺人们学习表演皮影戏、制作雕塑,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担负起非遗文化传承的使命。四是现代技术手段。随着旅游业的发展,VR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也应走进课堂,将传统教学和现代技术相融合,采用虚拟现实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构建虚拟的民俗文化环境,呈现出更加生动、直观的民俗文化画面,把大自然搬到课堂中,让学生在体验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强化学习成果,同时也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
深度融合校企合作
实现内外资源共享
推行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推动资源共享,促进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是推动旅游教学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的关键。为此,学院建立了校企合作机制。学院与平凉市当地的企业、文化机构等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学校提供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企业则提供实地的民俗文化资源和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实现旅游与文化资源的优势互补,学生既可以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又可以走出校园,亲身参与各种旅游项目,感受行业魅力,提升个人的实际操作能力,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院和企业共建共享平台。这个平台既是实践教学基地,又是地域文化资源库,将六盘山区的文化资源、文化遗产、旅游景点、教学课程、实践机会等进行整合和共享。通过这个平台,学院获取了更多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企业获得更多的人才支持和技术创新,有助于推广自身品牌,挖掘更多人才。这种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既有助于推动地域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素养的旅游人才。
在全球化背景下,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对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而言尤为重要。学院通过将旅游实践教学与地域文化深度融合,既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又帮助学生建立了对地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认同感,让学生更加深入了解和感受这片土地的魅力,为全面提升旅游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地域文化素养的旅游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也为地方旅游业的繁荣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胡文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