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其中一项获得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结项优秀成果,项目主持人廖久明数十年如一日,在人文社科史料工作整理和研究领域收获了众多科研成果,成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这是乐山师范学院(以下简称“乐山师院”)人才队伍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山师院将“人才强校”确立为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人才第一”的工作理念不动摇,紧紧抓住人才建设难题不放松,着力解决学校事业发展与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着力协调人才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和聚集了一批优秀人才,学校的办学声誉、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党委书记胡丹说:“人才决定着一所大学的格局,青年人才则影响着一所大学的未来。只有青年人才强起来,我们的学校发展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
以德为先,建设高尚品德的育人生态
“‘数学分析2’这门课比较复杂,如果学生在线学习时网络状态不够稳定,可能会错过一些学习难点和重点。所以,我更愿意以录播课的形式与学生‘云端’相见。”乐山师院数理学院教师高仕龙说。他是学校第五届“师德标兵”“全国优秀教师”。
近两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与教师借助网络开展远程教学,高仕龙总会结合学科特点,从远端学生的视角考虑,选择更好的授课方式。
像高仕龙这样,把学生放在首位、践行“以生为本”教育理念的好教师,在乐山师院还有很多。升本以来,乐山师院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教职工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以高尚品德、教育大爱和深厚学识影响、感染学生。学校通过开展教师节庆祝表彰、师德承诺、师德师风建设等活动,举办新教师入职宣誓和老教师荣休仪式,选树“师德标兵”“最美青年教师”“我心目中的好老师”等先进典型,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目前,乐山师院已涌现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书育人名师2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校“师德标兵”24人、“最美青年教师”12人。
同时,乐山师院加强师德督导工作,严格实施师德负面清单制度,坚决对教师失德失范行为予以查处。2021年10月,学校大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的“三单四机制”做法在国家教育部门推进巡视整改工作调研座谈会上作了推介交流。
“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是师德师风。好老师必须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乐山师院校长刘进说,“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是一项‘永远在路上’的工作,学校将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引育并举,激发人才强校的创新活力
人才工作,制度是基础,机制是动力,体制是保障。要激发人才工作活力,必须努力推进体制、机制、制度“三大创新”。乐山师院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协同高效的人才工作领导体制,包括完善学校“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领导体制、教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整合资源抓人才的管理体制等,全面深化改革、完善行之有效的人才工作机制,特别是在人才的准入、使用、竞争、评价、激励、流动机制等方面大胆创新,改革人才培养培训制度、人才管理制度、人事分配制度,进一步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分类管理的用人制度等。通过体制、机制、制度的创新,有效激发人才强校的创新活力。2022年3月25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公布了2021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生命科学学院农向教授领衔的项目组以“竹燕窝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科技成果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这是生命科学学院获得的第4项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农向、杨瑶君、禹小波等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在体制、机制、制度“三大创新”的支撑下,依托竹类病虫防控与资源开发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在长足大竹象与竹林生态防治技术、竹燕窝培育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等方面产生了一批丰硕的成果,为服务地方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人文社科领域,乐山师院近三年共获得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8项,一批青年学者正在迅速成长为学校的科研攻坚力量。学校党委书记胡丹说:“人才的造就好比农作物的耕种,需要在一个固定周期内悉心灌溉和培养。四川省提出实施高质量教育发展行动、建设教育强省的战略部署,以及乐山市全力争创国家开发区、打造‘中国绿色硅谷’、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全省数字经济先导示范区等建设规划,为学校走地方性应用型发展之路提供了诸多环境条件新机遇,同时为学校建设应用型一流师资队伍提供了环境新机遇。”
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善于运用系统的思维、全局的观念和联系的观点,确保各项举措在政策定位上相互支撑、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施效果上相得益彰,“人才队伍建设既要‘引得合理’,也要‘用得到位’;既要‘待遇留人’,也要‘事业留人’;既要‘多点出彩’,也要‘面上开花’。”校长刘进说,“高校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没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培养出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也很难产生高水平的创新成果。”
唯才是举,构筑集聚智力的人才高地
国以才立,校以才兴。人才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头等大事。在校长刘进看来,“把乐山师范学院建设成为省属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要建设这样一支高水平的人才队伍,就要牢固树立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支撑工程,唯才是举,构筑集聚智力的人才高地。”
2021年刚入职乐山师院生命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禹小波博士(后)正是学校人才强校支撑工程的受益者。禹小波作为第一作者在国际重要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阐释了植物防止多精入卵的新机制。这一成果符合学校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学校成功将禹小波精准引入。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人才引领,而一流的人才则需要创新充满活力的机制建设才能集聚。自2000年升本以来,乐山师院持续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相继提出实施“助教硕士化工程”“青年教师博士化工程”“教授、博士‘双百’工程”以及一流师资队伍建设和“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人才强校支撑工程等系列工程。2021年,乐山师院“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出炉,有关师资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专项规划是其中的重要内容。规划明确了未来5年学校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为在全校形成人人渴望成长、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氛围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学校结合转型发展之需,以大格局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机制,优化整合人才引进渠道,按照“一人一策,按需引进”的办法,引入高水平、高层次的海内外优秀青年才俊,并从职称评审、平台搭建、团队培育等多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近年来,乐山师院相继制定和完善了学校引进博士人才实施办法、教职工在职攻读硕博士学位管理办法、高层次拔尖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和管理办法等50余项重大制度,完善校内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和人才队伍建设服务保障机制。主动构建了“岗位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相衔接的用人机制体系,为优化人才使用和发展机制、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截至2021年,学校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净增长6.4倍,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净增长1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净增长35倍。学校有6人享受国家特殊津贴,3人获得“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6人获得“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23人获得“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称号,50人被授予乐山市“嘉州英才”等各类拔尖、优秀人才称号;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教师157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41人。一大批来自武汉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学者、教授担任学校特聘教授、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名誉院长。目前,乐山师院已经基本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素质比较优良、发展潜力巨大的师资队伍,为构筑集聚智力的人才高地、建设省属一流大学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学校党委书记胡丹对于学校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他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将扎实做好新时代学校人才工作,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为全面实现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师资和人才支撑。”
未来,乐山师范学院将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紧紧抓住国家、省和地区发展新机遇,继续发扬“敢为人先、臻于至善”的乐师精神,弘毅自强、攻坚克难,锁定目标、落实举措,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不断开创学校人才工作新局面,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省属一流师范院校。
(聂丽 梁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