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文三教育集团秉持“自主创新,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开展校园文化、课堂文化、课堂要素、课程开发、学生综合素养评价等系列实践研究,明确自主发展的核心,逐渐形成“自主、个性、发展”的办学特色,并依托办学特色和文化理念,研究探究创新型课堂,开展图谱式10%跨学科主题学习,建立起学生自主学习体系,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能力。
设计“三域九项”内容
实现跨学科融合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校明确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了“三域九项”跨学科主题学习内容。
首先,学校基于核心素养和教材内容,组织各学科教师梳理教材内容,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广角学习及单元整组教学、结构化作业设计等加以整合贯通,进行系统化顶层设计,借助图谱式跨学科主题实施模型,结合学科特点、学校特色、学生发展规律、学段、时段、主题等因素归类,将“自主活力”作为特色主题和核心素养,构建科学的设计体系,形成“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生活”三大领域。
其中,“人与自我”包含自我管理、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三项内容,“人与自然”包含自然风光、科学技术、创意发现三项内容,“人与生活”包含学校生活、课外生活、文化风格三项内容。
“三域九项”跨学科主题内容借助系列不同图形构建学习全过程,显示知识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形象展示学科核心知识和能力,准确定位学科间的关联点。学生在不增加课业负担的基础上,通过图谱导航,有序实施学习任务。通过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验,更凸显学科融合素养,促进综合素养提升。
优化“多模融合”图谱
打通跨学科路径
在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过程中,学校借助三类图谱模式,优化实施路径,实现学科之间的科学融合。
一是基于单课时跨学科主题学习,采用“环节嵌入式图谱”模式,学生按照“问题拓展—深入学习—展示成果—反馈提升—整合重构”的流程进行学习;二是基于年段性跨学科主题学习,采用“进阶联动式图谱”模式,先根据问题情境和真实学情制定学习主题,再结合学科理解和跨学科素养确定学习目标,然后根据学习目标激发认知与思维再加上进阶设计确立学习任务,最后通过探索研究、实践创造、展示交流和评价迁移展开学习;三是基于超学科活动主题,采用“项目统整式图谱”模式,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助学者形成学习共同体,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从项目到实施的综合性学习,最终实现超学科主题学习。
学校还采用“一图一表”评价图谱,构建图谱式跨学科评价体系,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双维度的评价结构和跨学科综合评价结构图,通过自我、同伴、教师和家长的共同评价,直观呈现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成果及思维和素养发展情况。
建立“三全并行”机制
深化跨学科学习
为了更好地推行小学10%跨学科主题学习,学校建立“三全并行”的跨学科研修支持体系,即“全科融合性”大教研模式支持、“全域探究性”大概念科研支持、“全员分阶性”大系统师训支持。
“全科融合性”大教研模式支持从三个层面推进:一是从集团层面全景建构跨学科主题学习,联动各集团校教研组打造跨学科优质样板;二是从各校区层面打通年级组教研,教研组长为跨学科牵头人,确定跨学科核心骨干,研发校区跨学科特色模板;三是搭建阶梯,形成本学科跨学科整体规划,安排每学期跨学科主题学习学程。
“全域探究性”大概念科研支持按照“发现实践问题—明确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实施方案—实践反思”这一流程,探索跨学科科研活动中各学科知识整合的内在逻辑,建构跨学科科研模式,形成跨学科教研组织与实施具体过程,建立起聚合问题、确立主题、关联学科、设计方案、迭代方案、教研反思六个环节的支持体系,实现从单一学科视野向多门学科融合的跨越。
“全员分阶性”大系统师训支持引导教师发现不同学科知识与真实问题情境间的内在联系,贯通于教学实践,实现多学科知识创新融合。学校每学期制定跨学科校本研修项目书,从教研组活动、每周一校本培训时间、青年教师大学堂等方面制定跨学科师训计划,分层、分阶段对跨学科主题学习进行研训、中期汇报、成果展示等,让跨学科主题学习深入人心。
跨学科主题学习拓宽了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促进了学生能力与素养提升,形成了教师全科育人机制,学校从培育学科能力迈向培养全科素养,并将跨学科主题学习经验汇编成《全段跨学科学习手册》,在省市区辐射推广。
未来,文三教育集团将继续以“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每一名学生适合的教育”为办学宗旨,推动学生自主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杨凌英 汤佳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