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开展专题实践
集美大学是福建省“双一流”建设高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其办学源于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1918年创办的集美学校师范部和1920年创办的集美学校水产科、商科,迄今已有103年历史。
专题实践是“新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专题实践是把所学专业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陈嘉庚先生倡导学校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注重学生专题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校初期,学生所修的专题实践课程比重占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在校的最后一学期会被分配到陈嘉庚公司各地的分公司、办事处进行专题实践。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这是创新的源泉。
新工科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尤其注重新技术与传统工业技术的紧密结合。未来新兴产业和新经济需要的是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集美大学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以“嘉庚精神”为特色,结合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面向海洋,工科为主”的学科优势,构建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将专题实践课程纳入各专业的必修和选修环节,明确要求各专业设置专题实践课程不低于10学分;建立跨院系、跨学科和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实现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搭建各种专题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各专业的专题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升教学与新工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匹配度以适应社会需求,学院开设了“应用专题实践”课程。该课程从教师科研、社会需求和企业的技术需求中提炼实践性题目,具有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教学过程实现真题真做、师生共同参与,将社会实践与教学、科研、创新创业和竞赛深度融合,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科研兴趣,让学生学有所获。课程将知识教授、能力和素质培养、专业情怀树立有机融合;强调团队协作,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优秀师资为专题实践提供强大动力
陈嘉庚先生以教育救国之志创办学校之初,“诚聘良师”便是重要的办学理念之一。时隔百年,学校在推进“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步伐中,更加迫切地需要优秀人才。近5年,学校出台了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政策,向全球招聘人才,引进了包括10位院士在内的各类人才300多人,实现了全职院士、院士工作站“零的突破”。学校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领域引进7个高层次人才团队。通过外引内培、多措并举,建设了一支理论功底深、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专兼结合、具有国际视野的师资队伍。坚持以教学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通过专题实践将科研成果引入本科教学。
学校全职引进赵振业院士教学科研团队,带领机械工程学科教师建设高端装备抗疲劳制造科学与工程教学平台。通过材料学、疲劳学和制造学等多专业交叉融合,打造新工科高端装备抗疲劳制造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科研带动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支撑产业发展、产业推动科研深入的全闭环人才培养体系。将集美大学机械工程学科建设成高端装备抗疲劳制造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为国家高端装备升级转型作贡献。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建立青年教师参加专业实践制度,鼓励青年教师到生产、科研与管理一线实践锻炼,参与产业化攻关项目,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聘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人士为本科生讲授高水平的专业实践课程。
校企联合开展专题实践教学 让科研进入生产车间
集美大学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以“卓越计划”为抓手,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先后与厦门银华机械、厦门金龙汽车等20多家企业签订了“卓越计划”校企合作协议,建设了30多个固定校外实践基地。近几年,学院承担各种产学研课题100余项,获国家专利100余项(学生参与86项)、省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0项。学生通过应用专题实践参与产学研60余项。通过专题实践构建了“校内研讨+企业交流+阶段评价+成果汇报”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实施校企导师联合评价、团队成员相互评价的考核方式,以形成性评价促进学生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强化过程指导和质量监控,达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改、以改促升、持续改进的良好局面。
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与厦门立林科技有限公司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专题实践,让科研进入生产车间,在培养学生的同时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实践中,学生了解了家居产品在改善居住品质方面的巨大作用,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对用户而言至关重要,智能家居设备检测是产品质量把控的关键。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校企双方在前期“多功能一体式家居控制系统”“具备自学习功能的楼寓智能系统”等产学研课题上再次升级开发多款智能家居检测设备,节约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了产品智能检测精准度,助力复工复产。校企联合开发的“具备自学习功能的楼寓智能系统”,获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解决厦门立林科技技术需求的专题实践中,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担当精神。
“授人以渔”专题实践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2021年7月,集美大学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组建“授人以渔”实践队,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授人以渔”实践队由14名学生和5名导师组成,分别来自机械工程、水产、工商管理、财经等不同专业。实践队到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大径中试基地养殖场、漳州市龙海区农业农村和科技部门、福建省石斑鱼产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漳州新宏邦水产有限公司等进行社会实践,获得了大量宝贵的调研资料。结合2021年度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专项资金项目“海水池塘集约化养殖装备开发与示范”,实践队通过多种方式宣传“大池塘养水,小水槽养鱼,好水养好鱼”的养殖理念,围绕“以科技助‘渔’兴,发展拓宽富农路”的主题展开了多种模式的访谈调研。针对海水养殖装备智能化程度低和尾水处理不到位的问题,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应用专题实践开发了“全自动循环晒网装置”,解决了海水养殖固定栏渔网易受海洋污损生物附着堵塞的难题,助推传统养殖模式升级改造。该项目提升了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及终身学习意识。10余家知名媒体平台发布了10篇对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报道,获得了广泛关注。
学院组建“百年红色行”专题实践队,先后走访调研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长影旧址博物馆、通化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实践活动重视专业知识与专题实践相结合,实践队通过重走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振兴路,学习了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经验,见证了新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史,近距离感受传统工业的高超技艺和发展方向,收到了良好的实践效果。队员们表示,青年一代应该将自己的职业发展志向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积极投身于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立自强,发展民族品牌。
在新工科背景下,集美大学传承嘉庚实践教学理念,在专题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海洋装备与机械工程学院培养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深受企业欢迎。近3年,应届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约95%。
(林嫦娥 黄种明 许志龙 王素 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