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零教育信息网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 > 正文 返回 打印

拓展思维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网友投稿  2024-06-05 08:08:08  互联网

    近些年,为全面提升思政课育人质量,全国各地学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思政课建设呈现“百花齐放、百校争春”的良好局面。据媒体报道,河南省持续在“豫”字上做文章,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师生共同参与的“豫践豫强”话题讨论、“豫答豫勇”答题挑战等“豫”系列活动,激活河南本地“大思政课”教育资源,拓展思政课育人工作新思路。

    思政课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的关键课程。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要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思维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思政课建设要充分发挥“关键课程”的育人作用,必须树立宏观统筹和因地制宜两种思维,在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中不断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

    一方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有宏观统筹思维。从党领导思政课育人的工作机制来看,坚持宏观统筹思维,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师与生、学校与社会同向同行的良好氛围。思政课建设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能否全面落实,各学校党委负有主体责任,学校内部各部门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自己的工作”,而不是“配合”思政课教学部门。只有做到工作机制上的宏观统筹,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从思政课育人的工作重点来看,坚持宏观统筹,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做好思政课育人的全学段整体规划。思政课在育人导向上没有学龄、学段的本质区别,各学龄学段在育人目标上具有一致性、统一性,都是为学生立德立志、成人成才服务。近年来,随着“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逐步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以及思政课育人目标、教学内容基本实现前后贯通、有机衔接,一些地方还成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共同体。但要看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工作,目前仍有很多具体工作需要进一步落实。比如,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评价依据、标准的区别与设置,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分类,以及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集中研讨、培训交流、跨学段科研项目攻关等实践机制,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另一方面,各地中小学要有因地制宜思维,立足本地本校推进思政课育人工作创新。思政课在教学方面有着统一要求,这是思政课育人的内核。在具体落实上,要鼓励各单位因地因校制宜,探索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方法和路径,不能搞“各地一貌”“千校一面”。具体来说,要重视对地域文化资源的甄别、开发和利用,用地域优秀文化资源赋能思政课建设。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积淀、乡土文化和红色资源。用好地域优秀文化资源,能极大地丰富思政课堂教学素材和实践教学内容,培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爱国情怀。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多元化社会实践活动,实现课程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机统一。社会是所大学校,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能有效辅助思政课堂教学,达到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协同育人的效果。开展社会实践,不要仅限于考察红色景点、文化展馆,也要考虑和学生年龄特点相结合,开展产教融合式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工匠精神。还要抓住关键时间节点,利用纪念活动和典型人物开展主题教育,打造思政课育人“名片”。以河南省为例,当地学校不仅围绕红旗渠、焦裕禄等开展红色教育,还在重大时间节点开展贯穿全年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特色育人品牌。

    新时代新征程,开创思政教育新局面,既要有宏观统筹思维,保证思政育人各方协调统一,也需要有因地制宜思维,大力推动思政课育人工作创新,增强其实效性。

    (作者系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天津师范大学基地研究员)



http://www.00-edu.com/jiaoyu/2/2024-06-07/xw_73379.html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