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筷”乐世界博物馆、“妙趣横生的盘子”博物馆、“华衣霓裳”博物馆、“舌尖上的洛阳”博物馆、“昆虫世界”博物馆……河南省洛阳市伊水小学的孩子在校园里就能游览这些充满妙趣的博物馆。在伊水小学,全校41个班级打造了各具特色的博物馆。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的垃圾分类博物馆!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垃圾分类可以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同时减少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近日,在五(2)班教室门前,学生高芷萱一边向参观者介绍他们的垃圾分类博物馆,一边饶有兴趣地给大家展示她和小伙伴一起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博物馆伴手礼”——环保笔筒和花插。
风华正“帽”博物馆里,学生布置他们发挥奇思妙想制作的“未来的帽子”;“舌尖上的洛阳”博物馆美食图谱下,制作美食的步骤被学生制成精美的书签;“洛阳名人堂”博物馆的洛阳名人榜里,学生又补充上了航天员陈冬、中国场地自行车运动员鲍珊菊等的照片……
“洛阳被誉为‘东方博物馆之都’,这里历史文化遗产丰厚,不仅拥有上百家博物馆,而且类型丰富,为学校开展项目式研学、主题式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但在研学过程中,我总感觉孩子们参与度、体验感不够,于是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我们大胆尝试,依托班级建立博物馆,围绕博物馆开发课程,用班级博物馆课程点亮孩子梦想。”伊水小学校长董朋高介绍。
从在个别班级开展试点,到如今班班都有博物馆,一年来,该校班级博物馆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定主题、搜集实物、陈列布置、拓展探究、成果展示,每个教室都变身成为一个小博物馆,与班级文化紧密结合,为“五育”并举提供了丰富的载体。
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该校在班级博物馆主题的选择上,低年级段聚焦“我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事物,发现其独特之处与背后隐藏的科学奥秘,如“筷”乐世界博物馆展示了筷子的历史、用筷的礼仪、不同材质的筷子等内容;中年级段聚焦“我眼中的世界”,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变迁,如四(5)班的博物馆课程聚焦“我们的房子”——中国民居建筑,通过课程讲解、实地探访民居、绘画及制作民居模型等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民居;高年级段侧重“我心中的梦想”,如六(4)班的“飞天圆梦”博物馆,让学生感受科技魅力。
在班级博物馆课程的实施中,学生不仅担任“小小讲解员”,还参与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在昆虫主题的跨学科学习中,学生不仅依靠课本和图书,还能在“昆虫世界”博物馆内观察昆虫,深入探索其种类、特点和习性,实现多学科知识的融合。
“班级博物馆的建设,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每一间教室都像是一本立体的、鲜活的教科书,展现在学生面前。”董朋高说,“博物馆课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更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世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