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广东探索
前不久,作为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医学技术与护理学院(以下简称“深职大医护学院”)的一名大三学生,刘嘉杰在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总决赛中脱颖而出,荣获金奖。由于比赛中的出色表现,他被广州市公立三甲医院以技能人才形式破格录用。
刘嘉杰的成功,是深职大医护学院德育工作和人才培养成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职大医护学院不断深化德育工作,致力于培养坚定“向党红心、医者仁心、妙手匠心”信仰和情怀的医护人才。2023年,学院牵头完成的“思政引领下的护理专业‘医—防—养’贯通培养课程模式的创设与实践”获评国家级别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思想铸魂:锤炼向党红心
新时代,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核心在于让他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深职大医护学院巧妙利用深圳改革开放的鲜活案例作为教育教学素材,通过真实的人物、事件和情感交流,引导学生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学院创建了研习书吧,每月举办1次青年读书交流会。学院还开发了6条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等为主题的红色研学路线,推动学生参与“走读深圳”和“行走湾区,探访名企”等活动,将思政教育从课堂延伸到社会,打造了“行走的思政课”。
此外,学院实施了“接诉即办”工作机制,学院领导和教师与学生建立“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帮扶关系,定期举办“我与书记面对面”和“我为同学办实事”等活动,确保学生问题能及时高效解决,增强了德育工作的穿透力和实效性。
近3年,学院推行“以讲促学、以学促干”的教育模式,把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在多项活动中表现突出,如在“发现深圳之美,讲述深圳故事”主题演讲比赛和“这十年·青年讲”全国高校宣讲联赛华南赛区决赛中均获得一等奖,展现了出色的实践能力和演讲才华。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学院校友赵建深、江茶花等人积极投身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颗红心永向党”的情怀。
道德筑基:锤炼医者仁心
深职大医护学院坚守“医乃仁术,无德不立”的古训,致力于培养具有崇高医学精神的医学生。学院推行“卓越医学生职业素养教育计划”,引导学生追求“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学精神。
首先,学院注重精神引领,通过团体辅导、生命微课、急救培训等形式,教育学生关爱自己、珍惜生命。同时,学院充分挖掘和运用校友资源,定期举办“榜样的力量——优秀校友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接触榜样,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其次,学院通过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学院开设“护理导学”专业思政课程,并编写出版了《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等通识教材,为新生讲好“职业道德第一课”。此外,学院还开设“医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的“第二课堂”,邀请一线医师、护师等进行现场教学,涵盖职业道德、医患沟通等多方面内容。
最后,学院通过医学文化进行熏陶渗透教育。学院在新生开学典礼上举行医学生誓言宣誓仪式,每年举办“医心一意”医护文化节,并在实训楼等地方打造文化长廊,以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
深职大医护学院的毕业生邓曼莉现任深圳120调度员。在2023年4月的一个关键时刻,她通过电话指导一位父亲成功为孩子接生,并在孩子出生后出现呼吸暂停的紧急状况时,冷静指导孩子父亲进行心肺复苏,成功挽救孩子生命。她的英勇行为在网上走红,成为深圳市民热议的话题,也深深感染着在校的每一名学生。
技能逐梦:锤炼妙手匠心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深职大医护学院专注于培养高技能的医护人才。学院以专业社团建设为抓手,推动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和各类竞赛,以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学院通过做专“一平台”、强化“两大竞赛活动”、优化“三项服务”,激励广大学生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学院在杏林书院打造大健康学生社团实践基地。该基地不仅作为大赛选拔和职业素养训练的中心,还紧密结合医护特色,优化了学生活动空间资源。同时,学院强化创新创业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两大活动,依托护理协会等7个学生专业社团的支持,建立起面向人人、分层递进的选拔和备赛机制。
学生在该机制下取得优异成绩,连续两年荣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此外,学生何鑫楠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健康和社会照护”赛项中位列第五名并入选世赛国家集训队,被评为“全国技术能手”。
学院还组建8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社区和乡村提供“近视防控”“急救培训”和“助老服务”,3年内累计覆盖超过5万人次。特别是与惠东县卫生健康部门开展结对帮扶,师生通过“双百行动”深度参与广东省“百千万工程”。2024年,学院荣获学校志愿服务“校长奖”,养老志愿服务队也被认定为市级专业志愿服务队。
新时代大学生思维活跃、个性突出、行为独立,学院深谙德育之道,以真心相待、用心灵交流,致力于在学生心中播撒信仰的种子,努力培育出更多能够以满腔热血奉献于人民健康事业的医护人才。
(刘鸫根 武文佳 林楷斌 钟芬妮)